分享

在苏格拉底前—古希腊早期哲学

 昵称m5Gu5 2019-08-22

哲学如同未能抑制的求知欲,它不追求知识的量,而追求对知识的彻底探寻。大约在2500年前,印度、中国、希腊这三个民族大致是在相同的时期诞生了哲学,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

西方哲学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公元2世纪孕育、5世纪形成到15世纪的中世纪哲学;15世纪到18世纪的近代西欧各国哲学;18世纪到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个阶段,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在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古希腊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发明科学和哲学,其功劳应归于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向西方入侵,造成了民族的迁徙和融合,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埃及和巴比伦文化西渐。小亚细亚地处东西文化交流和贸易来往的要冲,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最早的一批哲学家要属“伊奥尼亚派”,他们出现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和爱非斯城邦。伊奥尼亚派由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派组成,他们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理性思辨探讨世界的生成过程和内在变化的原因。

米利都派自然哲学

1. “水本原”说 泰勒斯

泰勒斯是米利都派的创始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当时的“七贤”之一。泰勒斯最先开始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因而提出“水本原”说。与此同时,他还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

2. “无定”说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是米利都派的第二位代表人物,据说他绘制了第一张地图,制造了第一个天球仪和计时器。他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成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因此apeiron“无定”来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他提出“补偿原则”,“无定”化分为万物的过程是生产,万物复于“无定”的过程是消亡,生成是对“无定”的损害,因此必须存在消亡,让一些事物回归“无定”作为补偿,这是“时间的安排”和“报应”,整个自然就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原因”和“有罪责”是同一个词,aitia,阿那克西曼德用补偿罪责来表达古希腊人的因果观。

3. “气本原”说 阿那克西米尼

阿那克西米尼提出的“气本原”说综合了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保留了“无定”说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自然的本原虽然是无限的,但却是确定的。气可以转化成万物,这是典型的转化生成观,和阿那克西曼德的分离生成观有所不同。

米利都派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派别,是西方哲学史的开端。它第一次提出万物本原的问题,从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形态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和生成变化,是自发的朴素唯物主义,为后来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4. 赫拉克利特派

赫拉克利特出生于伊奥尼亚地区爱非斯城邦的王族,他提出“火本原”说,世界的一切存在物都是活火,火的活动状态是燃烧和熄灭。同时,世界秩序是永恒不变的,火在所有事物之中保持着自身的同一。

赫拉克利特在一与多,永恒与变化的关系中把握本原。外在的本原(火)可生可灭,内在的本原是不变的。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而内在的本原是符合火本性的原则,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对于世界的普遍性,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logos”用来说明事物的本原。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成“理性”和“理由”,或“原则”和“规律”。

毕达哥拉斯派

毕达哥拉斯出生于伊奥尼亚海域,青年时期接触过米利都派的学说。40岁时因政治原因移民意大利南部。毕达哥拉斯所理解的“数本原”说,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数字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和几何结构;第二类是数学关系,规定了事物的对立和比例关系;第三类是用数字代表的自然和社会的抽象原则。

毕达哥拉斯派第一次使用了“宇宙”这个词,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二是指天地间的秩序。

爱利亚派

爱利亚派因活动于意大利南部城邦爱利亚而得名,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这一派别主张的世界本原是“不变的一”,与主张本原是“变化的一”的伊奥尼亚派以及主张本原是“不变的多”的毕达哥拉斯派都不一样。

1. 色诺芬尼

色诺芬尼认为,神话中的神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想象出来的,从而进行宗教批判。神是一个没有形象的存在,神是世界最高原则的代名词。

2. 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提出了真理和意见的区分,真理之路通往“不动摇的中心”,意见的对象则是“不真实可靠的”,巴门尼德用“光明”和“黑暗”比喻真理对象和意见对象的根本对立,是理智和感觉所认识的不同对象。

同时,他提出本体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存在者是不变的和不朽的、是单一的和统一的、是固定的和完满的。

3. 芝诺

芝诺的四个悖论,分别是运动场悖论、阿基里斯追龟悖论、飞矢悖论和运动的相对悖论。在所有这些论证中,芝诺仅仅是对巴门尼德的反对者的观点进行辩驳,他们严格遵循对复多性世界的假设:一条线或者时间是可分的世界。芝诺试图证明,复多性世界的思想将使人陷入不可解决的荒谬和悖论之中。因此,他重申了巴门尼德的论题:变化和运动乃是幻象,只有一个存在者,它是连续的、物质的、不动的。运动和变化是实在的。芝诺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感官没有为我们停供关于实在的任何线索。要想达到事物的真理,思想之路要比感官之路更为可靠。

运动场悖论:一个人要达到一个点,就必须要穿越一段距离。而距离又是由无限个点组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穿越无数个点。跑步者要想达到跑道的终点,就必须先到达中间的那个点,但中间的那个点又可以分割,也就是四分之一的点。因为是无限的点,所以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因为分割后总是有剩余的,所以剩余的部分还是可以再分的。所以,跑步者如果不先到达某个点之前的一个中间点,就不能到达那个点,如果有无数的点,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穿越无限数量的点。因此芝诺下结论说,运动并不存在。

阿基里斯追龟的悖论:这个悖论和运动场悖论极为相似。阿基里斯和乌龟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而这个距离虽然在不断地缩小,却始终不可能消失,因此,在乌龟先出发的前提下,阿基里斯不可能追上乌龟或者超过乌龟。

飞矢悖论:箭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段路程,最后到靶心。这一段时间可以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也就是说,箭是停留在这段路程的每个不同的位置上,而不是从一个位置飞到另一个位置。

运动场的相对性悖论:运动是相对的,一辆高速前行的快车,在1小时内往正方向前进了100公里,而与此同时,另一辆一样的快车,在一小时内往反方向后退了100公里。因而,在单位的时间里,一小时,快车经过了100公里,但相对于另一辆快车而言,是在一小时经过了200公里,这是很荒唐的。芝诺的主要观点就是,运动没有清晰的定义,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