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艾灸后想睡觉,有人又特精神? 搜狐网 01-22 11:50 中医艾灸作为自然疗法,流传千年,古籍医典均有记载。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可谓是我国人民对艾的最好总结了。艾草是宝,艾灸造福人类。 策略致胜!5级就能开启全球竞技,你还不来? 广告 我们都说艾灸是温补的,可有些人艾灸后却出现疲乏无力、犯困嗜睡等情况,为什么做了艾灸后感觉很累呢?这是副作用吗?还是不适合做艾灸? 【为什么做了艾灸后感觉很累呢?】 艾灸感觉疲劳嗜睡,其实正是身体开始自我修复的征兆!分两种情况: 1.艾灸是通过调动全身气血至病灶来达到调理目的的,艾灸开始起效时,冲击病灶,耗费气血量大,人体一时供应不上,所以容易出现气虚无力的表现。 2.当身体某部分的经络出现瘀堵时,那个部位就处于低水平维持运作当中,会感觉不适,例如胳膊酸、腿痛、脖子硬等。 与运动、思虑过度相比,经络疏通其实是一种被动的运动,当施灸于身体的某个部位时,气血就会从身体的其他的部位向这里集中,而人体一时无法制造出大量的新的气血去补充,这就使得原本供应脏器的气血量一时减少,人就会感觉到累和乏了。 所以,气血虚弱的人灸后更容易出现疲乏无力、犯困嗜睡。 【那如何改善灸后疲劳呢?】 人体阴阳和谐才有睡眠,灸后机体会自我调节,不同的机体状态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原来阳气偏虚的灸补阳气后会有困倦感;原来阴气偏虚的灸补阳气后会更加精神。 但是长期坚持艾灸后阴阳会归于平衡,所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这样就不太容易出现困倦或者特精神了。 这是要通过长期灸疗改善的,不能因为灸后疲乏就停灸,一定要明白这个过程只是暂时的,是调理身体过程中,必需要经历的阶段。 灸后乏力可以多休息,补足睡眠。睡眠、休息可以帮人体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身体能够更快地恢复。 人体的主要能量都是靠吃得到的,灸前、灸后适当补充营养,例如红枣桂圆羹、薏米红豆粥等养生甜品,也可以缓解灸后乏力的症状。 【艾灸后常见的排病反应】 艾灸后疲乏是关于睡眠方面的排病反应,其实艾灸的排病反应不止这一种。 1.排风寒 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关节痛、放屁或感觉头顶及四肢末梢有凉气往外冒出,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量体温却正常,这些反应持续1至2天或3到5个月不等。 2. 排火热风邪 皮肤表面出现疮痒、痈肿、发红及类似湿疹伴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以前好了的脓包又出现了,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 3.排郁气 艾灸后情绪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委屈甚至想哭,尤以性格内向者及女性居多,不用压抑,任情绪宣泄出来,并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这些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4. 排痰湿 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敏感型。 5.排淤血 皮肤表面出现红斑、瘀斑,表示经络中的淤血被排出。 排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则表示藏在肠胃中的瘀毒被排出。 艾灸后痰中带血或有血块,则是淤积在心肺的淤血被排出了。 女性经血中有组织包括或烂肉糊糊之类的东西排出,则表示子宫中的淤血排出。 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的现象,颜色很暗深。 6.发热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一般会有高烧反应,体温在39至40度之间,反应持续时间1周左右;少数也有低烧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10几天甚至1至2个月。 7.疾病加重或旧疾复发 有些人艾灸后发现旧疾复发或是病情反而更加严重,这都是体内正邪交战的正常反应。 8.艾灸的走窜现象 有些人艾灸中脘穴,可能感觉肝部或者胃脘部有不适感,这可能是这两个部位有隐疾,灸热循经在帮助调整。 9.灸后上火 很多人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喉咙干痛,这是身体在阴阳调整中,阳不胜阴,需要多喝白开水。 10.灸后过敏 艾灸后皮肤出现潮红或类似过敏的现象,如红疹,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身体在好转的迹象,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大家千万要沉住气,不用半途而废。 【贴心ai管家嘱咐您】:灸后疲乏,是正常排病反应。 编辑整理:福玥堂(公众号:fyt_618) 阳中红枣桂圆羹薏米红豆粥中脘穴真阳 平台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