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冬病夏治倒计时!艾灸重点在这里

 静幻堂 2019-08-23

王老 艾学堂 2019-08-22

2019年8月23日,处暑!处暑,即“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加上末伏的离去,凉秋真得要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一候鹰乃祭鸟——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开始成熟

艾灸重点

1、冬病夏治进入尾声,末伏马上结束,冬病夏治的朋友一定要坚持!病情较重患者还要做末伏加强灸(8月26日——9月4日)。

2、关元:日常保健的朋友继续艾灸腹部的关元穴。关元是下焦元阳元阴关藏出入之所。关元,顾名思义,关闭元气之门。秋冬季节,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阴阳也要顺应天地。所以说,关元,是秋冬季节的一个主线。故,由秋季开始,至冬季,常常记得灸关元!立秋后开始艾灸关元吧

3、养肺润肺: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易产生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

所以秋季重在养肺润肺。

艾灸小妙招

便秘,是指大便不通,

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但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

自我诊断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

或虽有便意但排出时很困难

有三五日,或六七日大便一次

大便艰涩,排除困难,

小便清长,面色皓白,四肢不温,

热怕冷,腹中冷痛的多为虚便

多饮食,小便赤,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多为热秘

灸疗穴位

天枢穴

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便秘、肠鸣、腹胀、消化不良

悬灸5~15分钟

支沟穴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便秘、热病

悬灸10~15分钟

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

主治:胃寒不化,心腹胀痛,肠鸣便秘

悬灸5~15分钟

特效反射区

位于手背第二、第三掌指关节处

主治:便秘、大便脓血(便秘时间短,一次见效)

悬灸10~15分钟

便秘灸治以天枢、大肠俞二穴为主穴,热秘者配支沟穴,虚秘者配足三里穴,奇穴与反射区为辅助。便秘患者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粗粮,常饮蜂蜜水,并应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处暑以后3件事不能做,1件事必须做,冬季才能不吃亏

1、处暑至,暑气消,养秋膘!

暑气消失,意味着秋季到来,气温下降,天地万物都开始约束自己。人也是一样,生活习惯不能再和夏季一样,不要做太过刺激或兴奋的事,尽量保持身心的平和。

另外,夏天我们一般不需要食补,但处暑之后,身体瘦弱、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的人,可以“养养秋膘”,多吃肉类食物,把身体养的壮一点,有点像动物过冬前猛吃一样。另搭配足够的主食及适量蔬菜水果,可改善体魄、提高冬季抗病能力!

2、处暑养肺,减少呼吸疾病!

秋天应该养什么?中医以为,秋季万物阳气收敛、阴气发升,此时最利于肺气功能的发挥,宜养肺。《黄帝内经》则云:“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说的是肺脏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肃降的功能,也与秋季的天候相应。

但处暑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温度越来越低,温差越来越大,肺功能弱的人,就不太容易适应,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小到咳嗽感冒,大到哮喘肺炎,这都与肺有关。

其次,肺脏娇嫩,怕燥,而秋季的主气正是燥!

燥邪会侵袭伤肺,使虚火上延,出现“秋燥”。肺脏燥热,身体的阴液虚耗,易出现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等。

故而养肺,是处暑不得不做的一件事,中医养生自古也强调“秋养肺,冬养肾”。肺功能弱的人,用虫草花炖瘦肉、排骨、老鸭,或者猪肺炖汤,可以增强肺气,适应季节交替的变化。

3、处暑节气,不做3件事!

中医养生顺应天时,随着季节变化,我们的日常习惯也跟着发生改变,不过有3件事,是不适合在处暑节气做的。

过早添衣加物

处暑之后,秋季来了,天气慢慢凉了,很多人觉得需要多穿点衣服了,出门的时候,长辈也会提醒你记得保暖。但民间有一句谚语,很多人可能没听过,叫做“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初秋时节,我们在身体能适应的情况下,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受一受冻,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提高人在冬天的御寒能力。还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更符合秋季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要求。

如过早添加衣物,固然有一定的防范作用,但相应也会减少身体主动御寒的能力。当然,'秋冻’因人因时而异,老人孩子,阳虚畏寒者,还是保暖优先。

过早起床

《内经》有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养生者少。”睡眠作为人生来就有的天性,与天地自然契合,因而早不早起,是要顺着季节来的。

春夏两季,人体阳气起来的快,早起有助于阳气提升。但处暑后,一直到隆冬两季,大自然包括人体内的阳气由释放变成了收敛,阳气起的晚,起的太早,反而伤肾,起床的可以延后1小时(早上7点左右)。

吃姜

姜是温阳散寒之物,吃姜,泡姜水可以御寒。但刚刚进入秋天,是不太建议吃姜的。初秋时天候干燥,而姜性辛辣,吃姜难免伤害肺部,使水分流失,肌体发燥。

反过来,处暑多喝水,可以对付“秋燥”,尤其每天的寅时(下午3点-5点),是肺的时间段,不管口不口渴,别忘了喝水。

4、女人处暑艾灸,重在滋阴润肺!

处暑前后,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巴巴的,经常起皮脱屑,口唇易干燥开裂,鼻咽燥得冒烟,毛发枯而无光,大便干结,费劲。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气候转变,人体内的阴液流失加大有关。

相对应的,我们在艾灸时,不需要再像之前那样盯着大补阳气的穴位了,因为经过一个三伏天,很多人的阳气其实增强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停下来,差不多刚刚好。

故处暑艾灸,可以偏向于滋阴润肺,肺脏为阳中之阴,人滋阴,可润肺,润肺反过来也能固阴,是顺应天时的调整。

另外,发现部分灸友留言时,会有种观念,认为艾灸就是补阳的。实际上,艾灸补阳气的确颇有优势,但不能忘了,人身上有一半的阴性经络和穴位,刺激这些地方,是可以滋阴,同时又不伤阳气的。

滋阴润肺艾灸取穴

1、肺俞

2、肾俞

3、阴郄

4、中府

5、孔最

6、三阴交

7、太溪

艾灸时间:胸腹部30-40分钟,背部四肢25分钟,可以1天灸完,一周休息1-3天。具体以自身感觉为准,觉得舒服,灸后没有异常反应,可适当延长时间,循序渐进。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虽好,可不能盲目灸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