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鉴赏杜甫千古名篇《江南逢李龟年》?

 李明旭 2019-08-23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其大意是:李龟年啊,我的老朋友!我们原来经常见面的啊,比如说在歧王的府第里,比如说在崔九住宅的大堂里。现在江南春暖花开,风景殊好,没有想到在春花快要落尽的时候,在这里我又见到了你,我的老朋友。

杜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文豪,他被后世称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当过一段时间小官,世人也因其官职称其为“杜工部”或“杜少陵”等,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除当过一段时间小官外,一直郁郁不得志,生活也非常拮据,晚年生活潦倒客死于舟上。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同情人间疾苦。他的诗以古体和律诗见长,对音律、对仗研究很深,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世人把杜甫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现存的诗词大约有1400余首。他诗艺特别精湛,备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三、创作背景

唐朝在经历开元盛世后,繁荣一时,贵族官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李龟年是当时天下闻名的歌唱家,经常到达官贵人家去演唱。由于统治者过着荒淫奢侈,纸醉金迷的生活,终于导致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明皇慌慌张张地逃到成都去了,天下大乱,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李龟年和杜甫不约而同地流落到了江南,这首诗写于他们意外重逢的时候,当时他们都已进入了暮年,因此感触特别深刻。

四、具体赏析

“歧王宅里寻常见”句。李龟年你是天下闻名的歌唱家,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原来经常在歧王的宅子里见面,欣赏你那优美的歌喉。在这里点明了,一是李龟年当时天下闻名,受到了歧王的重视,是歧王府的常客。二是我因为受人的引荐经常在歧王府里见到李龟年的。轻描淡写地道出了两个人已经认识很久了,回想当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

“崔九堂前几度闻”句。此句承上句,意思和上句差不多。我不但在歧王府里多次见到你,而且在崔九的家里也经常见到你,或者经常听人说到你的。这句和上句都是说以前的事,说我们原来在很多地方是有交集的。另外,通过排比的句式,也可看出当时贵族生活的奢侈,普遍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也道出了李龟年受欢迎的程度。

“正是江南好风景”句。现在正是江南春好的时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要是换在以往,该有多少人愿意到江南来寻春啊。唉,但现在世道炎凉,民不聊生,人民忙于生计,哪有心思去探花寻芳啊。这句是写现在,从分开到重逢,中间不知过了多少年了,现在也算是江南春好吧。

“落花时节又逢君”句。在江南晚春的时候,百花凋零,没成想却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见到你啊,李龟年,我的好朋友。句已完,意未尽,无声的感慨尽在不言中。想当初,我们在京城认识的时候都是年青有为、意气风发,到现在重逢的时候却是繁华落尽、垂垂老也,为生计而流浪。真是相对无言、欲哭无泪啊。

全诗仅仅四句话,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将深情隐含于平谈的语言中,从过去现在两相对比中,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这是一首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佳作。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交流讨论!
01

近乎寒暄语

李龟年与公孙大娘,都是开元、天宝年间的梨园红人。

在与李龟年重逢之前,杜甫在夔州遇到了公孙大娘的弟子临颍李十二娘,睹今思昔,不胜感怀,洋洋洒洒写出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且在序文里细细作了交待。差不多的主题,当老杜再遇到李龟年时,意兴似乎已然阑珊,我们看到的,就仅仅是这二十八个字了。

当然,公孙大娘对杜甫来说,固然曾在稚年目睹其表演,其人其事,更多还是传奇性质的,惊鸿一现,李龟年却是曾有过交往的旧人,正如诗中所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司空见惯,或者这就是《舞剑器行》描写更为淋漓尽致的深层原因之一,但我不免猜想,假如老杜在夔州歌筵舞席上先遇到的是李龟年,这两首诗会不会有所不一样呢?

我们已经很难去了解老杜与李龟年的真实交谊究竟如何,历史留给我们的并不比这首诗所能给出的多多少。现在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样一首,近乎全是寒暄语的诗。

02  对一个时代惘然的追溯

是的,如老熟人间的寒暄。

时间还原到大历五年的某一天,风尘鸿洞中漂泊的杜甫与李龟年偶然相逢:

“在岐王的宅子里,我常常见到你。”

“记得记得。”

“在崔九的堂前,我也好多次听过你的歌声。”

“是,那里也常去的。”

“今天天气不错啊。”

“是啊,正是江南风景好的时候。”

“又到落花时节了……”

“没想到还能在这里遇到你……”

言语寥落,大抵如此。之后,可能是长时间的沉默,彼此都陷入了深渊般的回忆里。不是对某个人的回忆,而是对一个时代的惘然的追溯。

在岐王宅里见到了什么?在崔九堂前又闻到了什么?仅仅是李龟年天籁般的歌声?又或者仅仅是惨绿少年的诗酒酬唱?诗中近乎辞费的写出了一般人都会觉得平庸的对仗:“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但对于曾所见者、闻者为何,却轻轻避开了——避开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件事,而是文字根本无法轻易托出的一切。

表面的寒暄是如此的平淡,连过去的轮廓都疏于勾勒,只如风吹过去了,生起浅浅的一二涟漪,还来不及扩散,就消弭而复归于静默。

长安的好风景就此深埋于心内,眼前,是江南的别一番好风景,于是(抑或然而),老杜说:

“正是江南好风景。”


03

花 继续在落

落花时节显然是有寓意的,但过于强调寓意,还只是诗义上的把握。在这花朵簌簌飘堕的时节,既有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逝水流年之感,也有着花开花谢“似曾小小兴亡”的伤悼之情,新亭王导“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金城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种种思绪,纷至沓来,于如此之境,而遇故旧一人——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为什么要说又?

曾经遇见过许多故人,今天又遇到了你!

曾经多少次在长安相遇,今天却在这里又遇到了你!

往事何堪回首,今天风景正好,落花已然神伤,此时此地,偏偏又遇到了你!

如果说“正是”二字,是极力转折以压抑,那么所有被压抑的一切,都在“又”处被全部释放出来。

甚至很难把这些归结为老杜的字法之精、句法之妙(“见”、“闻”的极力收敛;“正是”的极力转折和压抑;“又”的极力叠加),正如一开始指出的,这就是一场寒暄。只有在完全日常晤对的氛围里,这些平常到凡庸的字句,才能蕴涵如此浑厚的、近乎造化的熔铸之力。

二人就此分别。

在返回住所的途中,隐隐传来大宅里的歌舞之声,花,继续在落。

公元770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流离至今湖南长沙一带,正在此地与故人李龟年相逢。

李龟年何许人也?梨园出身,能歌善乐,精通乐器与编曲,深得唐玄宗恩宠,玄宗视之如知己,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前,李龟年于长安建有豪宅,每日与王宫贵胄纵乐饮酒,诗中之岐王与崔九正是当时名流,杜甫曾有幸一见。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有演唱。杜甫在一次宴会中偶然又见到李龟年,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诗。

技巧分析

全诗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以昔日之盛景,衬托今日之寥落,唏嘘世事无常之余,以个人之遭遇,侧面点出战乱时局,这种格局称为[因小见大],是为写诗须知之技巧。

这首诗中,[落花]二字最值得寻味。可以这么说,全诗除此二字,不过平常之作耳;正因此二字,境界毕现。[落花]之义,或应时节,或身同遭遇,或隐喻时局动荡,[言尽而意不尽],正是诗家之语也,今人学诗亦当知之。

打眼望上去,杜甫写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没有灿丽的辞藻点缀,也没有丰富的典故渲染,但却是最富有韵味最值得细嚼慢咽的一首诗,能够让人读完后感到落寞与孤独感。

在这首诗的开篇,杜甫从追忆与故知的二三事入手,去怀念去回味那些灿烂美好的韶华时光。

奈何流年变迁,世事从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留,再美好的时光都会有烟花易冷的一天,再丰盛热闹的场景也会有人走茶凉的一幕。

于是,想到如此的种种,杜甫才会喟叹“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物是人非之感。

整首诗抒发的是抚今悼昔的苍凉感,既感慨世事沧桑,又喟叹时间老去,自身也随着时间慢慢变老,可是心中的满腔抱负与冀望又只能空哀切,纵然曾经再美好又如何,到现在,还不是颠沛流离,还不是顾影自怜。

所以,读完这首诗后我认为杜甫表达的不仅仅是国事变化,更是人与人之间的际遇变化,以此告诉年轻人岁月不等人,该珍惜青春与身边人时就好好珍惜,别等到物是人非后再来悲伤难过。

杜甫的一首《江南逢李龟年》虽只以二十八字,单一描写诗人与艺人戏剧性的离合场面,却意蕴宏阔地融合了国家政局的动乱,人生遭遇的坎坷、世事变迁的跌宕,朋友情谊的绵长等诸多信息。在这一部社会与人生大悲剧高度浓缩的著作中,充溢着诗人深沉的叹惋和催人泪下的悲哀。

怎样赏析这样一篇令人读来无限感慨又无限叹息的名作呢?前贤著述备已,愚无胆以石击卵,故将从旁门左道作出解析,乃博君一笑尔!

首先还是景仰原著,以作温顾。

诗文白话解析:岐王宅里寻常能见到你风光的身影,崔九堂前也几度听闻过你的佳音。正是江南的暮春好景,恰恰在落花时节又见到了你。

诗文前两行尽管惜字若金,却以点带面地把这个昔日频繁流连高官显达盛宴、屡屡游走皇亲贵胄厅堂的优伶的风光得意,描写得淋漓尽致。

诗文白话解析:岐王宅里寻常能见到你风光的身影,崔九堂前也几度听闻过你的佳音。正是江南的暮春好景,恰恰在落花时节又见到了你。

诗文前两行尽管惜字若金,却以点带面地把这个昔日频繁流连高官显达盛宴、屡屡游走皇亲贵胄厅堂的优伶的风光得意,描写得淋漓尽致。

岐王即李范,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因倍受皇兄宠护,其显贵富达之气自是不同凡响。其爱好文艺,素喜结交儒雅饱学之士,尤惜人才。崔九即崔涤,兄弟中排行第九,遂人称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朝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崔卢郑王”中,崔氏是位列首位的豪门望族,其风光之势甚至盖过了皇族李姓。玄宗时崔涤曾任殿中监,常出入禁中,深得玄宗重幸。
---------------------------------------------------------------------------

技巧分析

全诗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以昔日之盛景,衬托今日之寥落,唏嘘世事无常之余,以个人之遭遇,侧面点出战乱时局,这种格局称为[因小见大],是为写诗须知之技巧。

这首诗中,[落花]二字最值得寻味。可以这么说,全诗除此二字,不过平常之作耳;正因此二字,境界毕现。[落花]之义,或应时节,或身同遭遇,或隐喻时局动荡,[言尽而意不尽],正是诗家之语也,今人学诗亦当知之。

古来不凡之作往往出于平常之心,刻意反而难成佳作,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是道理。
然而世事跌宕风云无常!公元755年的一场震惊史册的浩劫——安史之乱,不仅使盛唐的神话就此破灭,这座屹立了百年的帝国大厦也就此渐渐倾覆再未回复从前的俊伟辉煌。有道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家命运尚且如此,广大的黎民百姓们更是颠沛流离、哀鸿遍地。在这场历史洪流里,杜甫、李龟年自然也深受波及,沉浮挣扎中两人又不约而同地流落湘江之南,麓山之下。此刻,曾誉满京华的音乐大师李龟年已沦落到卖唱为生的地步。而年近花甲的杜甫,也因为投亲无门、贫病交加而泛宅江上靠渔市卖药过活。就这样,这对曾名噪一时的文学与艺术的精英,在漂泊无所的逆境中再度相遇了——“又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只是此时此刻,江南的好景与人生的哀景已形如霄壤,自然界的落花更寓意了二人命运剧场的悲剧落幕!

然而不管怎样,余生相见、暮年重逢,自然也有一番“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所以尽管繁华不再、风流消歇,两人仍旧好一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的感慨!此次再度邂逅,或许李龟年只能面对残山真梦,大放悲声地为老友歌一曲《哀江南》。只可惜他的歌声可以震荡江南山水,却不能遗响千古。然而杜甫却以他的圣手神笔,在眷念于离合之际,珍惜于生死之间,饱蘸辛酸的眼泪,深厚的情意,写下了一首神凄韵逸、 风致绵邈的旷古诗篇——《江南逢李龟年》,以其绝代风华,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至为美妙而又极为沉重的佳话。令人更感哀惋的是,此番相遇不久,一代诗圣杜甫,便在驶往岳阳的一艘孤独的小船上悄无声息地阖然长逝,一代巨星就此陨落,这篇凝结着国家的兴衰与个人命运起落的名篇,竟成了诗人的绝唱!

全诗采用强烈对比的手法,把世间的沧桑巨变、人生的反复无常、历史车轮的滚滚、百姓命运的凄凄囊括在短短的一首七绝中,实在是不得不令人为诗圣的高妙技法击掌叫绝!

---------------------------------------------------------------------

真相: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开元盛世时,受唐玄宗赏识。国家安定兴盛时,王公贵族大多爱好文艺。作为知名音乐家的李龟年和年少颇有诗名的杜甫,是岐王、崔九等达官显贵的座上宾。“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偏安定,很多文人墨客背井离乡,流落江南,再不富有往日的风采。其中有李龟年、杜甫等、还有《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枫桥夜泊》就是张继在羁旅途中为自己,为国家的叹息之作)。

本诗语言没有一丝伤感,但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令读者有种压不住的抑郁感。人人都向往美好,至今国人还念叨着“汉唐雄风”。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汉唐雄风”,也就附会着念叨下。但经历过曾经的盛世,再看当下的“国破山河在”,如何能压的住内心的悲伤。何况老杜是多么感情细腻,善良真挚的人。

-------------------------------------------------------------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诗中极有意蕴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节奏简洁明快、看似潇洒适然。然而,细读之下,却是天地深远。题中的李龟年是开元盛世间名闻天下的乐师,歌声优美,尤其受唐玄宗的喜爱,而安史之乱后盛唐壮势不再,连他这个小小的艺人也只落得个流落江南的潦草晚生。题云“江南逢”李龟年,可见是家国离乱之后,诗人对他的再次相遇,世殊时异,两人内心必然思绪万千。
“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爱好音律,昔日经常会在岐王府上见到受邀前去献艺的李龟年。“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以重臣对李龟年的重视来回忆曾经乐师的辉煌过往与尊崇地位。然而,往事不可追,昔年越是显耀,偏就越为显得如今的萧索。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此句中指的是现在的湖南一带,如李煜的“南国正芳春”,即便正是“好风景”,那又能如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添愁绪罢了!“落花时节又逢君”,于江南落花暮春里,又得以与你相逢。“落花”是诗词中常见的伤春之景,直到清代《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还延续着飘零无依、流离沧桑的情感寄托。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你我的再次重逢,国势不再,我们的岁月也一去不返了。

杜甫此诗将宏大动荡的国家转折与个人私友的无意相逢联系到了一起,用二十八个字描绘了家国之悲及人生之苦,笔力巧妙,意蕴无穷。清代诗人杨伦笺注的《杜诗镜铨》中提及这首诗时道:“邵云: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子美”为杜甫字,即评点的人认为杜甫所有七言绝句里写得最好的就是此诗了。当下繁华又盛,于车水马龙、灯影交错之下,再捧诗册,再读这首小诗,仍旧似乎穿梭到了千年之前,那个落花满衣的江南时节。只是,世无诗圣,亦无李龟年。

岐王即李范,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因倍受皇兄宠护,其显贵富达之气自是不同凡响。其爱好文艺,素喜结交儒雅饱学之士,尤惜人才。崔九即崔涤,兄弟中排行第九,遂人称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朝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崔卢郑王”中,崔氏是位列首位的豪门望族,其风光之势甚至盖过了皇族李姓。玄宗时崔涤曾任殿中监,常出入禁中,深得玄宗重幸。

有了皇圣的加持,岐王府、崔九堂自然成了当时名流新贵依傍攀附的重选。时值开元盛世,国泰民定之时,社会普遍崇尚文艺。李龟年,这个应时而生的音乐俊才,自然成了京城文艺界红极一时的“天王巨星”。连皇帝都对他青睐有加,那么在文艺名流经常雅集的“岐王宅、崔九堂”李龟年当然更是崔李的堂前客、座上宾了。而当时正值意气风发、青春浪漫时期的杜甫,也因为诗才早露、文思过人而受到李范、崔九等皇亲贵族的赏识,得以登堂入室有幸欣赏文艺巨星们的盛大演出。如此,初展才华的诗圣与歌唱明伶在互相倾慕的感召下便结为相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描述的正是杜甫、李龟年时常在豪门大宅邂逅的场面。
然而世事跌宕风云无常!公元755年的一场震惊史册的浩劫——安史之乱,不仅使盛唐的神话就此破灭,这座屹立了百年的帝国大厦也就此渐渐倾覆再未回复从前的俊伟辉煌。有道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家命运尚且如此,广大的黎民百姓们更是颠沛流离、哀鸿遍地。在这场历史洪流里,杜甫、李龟年自然也深受波及,沉浮挣扎中两人又不约而同地流落湘江之南,麓山之下。此刻,曾誉满京华的音乐大师李龟年已沦落到卖唱为生的地步。而年近花甲的杜甫,也因为投亲无门、贫病交加而泛宅江上靠渔市卖药过活。就这样,这对曾名噪一时的文学与艺术的精英,在漂泊无所的逆境中再度相遇了——“又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只是此时此刻,江南的好景与人生的哀景已形如霄壤,自然界的落花更寓意了二人命运剧场的悲剧落幕!

然而不管怎样,余生相见、暮年重逢,自然也有一番“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所以尽管繁华不再、风流消歇,两人仍旧好一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的感慨!此次再度邂逅,或许李龟年只能面对残山真梦,大放悲声地为老友歌一曲《哀江南》。只可惜他的歌声可以震荡江南山水,却不能遗响千古。然而杜甫却以他的圣手神笔,在眷念于离合之际,珍惜于生死之间,饱蘸辛酸的眼泪,深厚的情意,写下了一首神凄韵逸、 风致绵邈的旷古诗篇——《江南逢李龟年》,以其绝代风华,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至为美妙而又极为沉重的佳话。令人更感哀惋的是,此番相遇不久,一代诗圣杜甫,便在驶往岳阳的一艘孤独的小船上悄无声息地阖然长逝,一代巨星就此陨落,这篇凝结着国家的兴衰与个人命运起落的名篇,竟成了诗人的绝唱!
全诗采用强烈对比的手法,把世间的沧桑巨变、人生的反复无常、历史车轮的滚滚、百姓命运的凄凄囊括在短短的一首七绝中,实在是不得不令人为诗圣的高妙技法击掌叫绝!


真相: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开元盛世时,受唐玄宗赏识。国家安定兴盛时,王公贵族大多爱好文艺。作为知名音乐家的李龟年和年少颇有诗名的杜甫,是岐王、崔九等达官显贵的座上宾。“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偏安定,很多文人墨客背井离乡,流落江南,再不富有往日的风采。其中有李龟年、杜甫等、还有《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枫桥夜泊》就是张继在羁旅途中为自己,为国家的叹息之作)。

本诗语言没有一丝伤感,但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令读者有种压不住的抑郁感。人人都向往美好,至今国人还念叨着“汉唐雄风”。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汉唐雄风”,也就附会着念叨下。但经历过曾经的盛世,再看当下的“国破山河在”,如何能压的住内心的悲伤。何况老杜是多么感情细腻,善良真挚的人。


节奏简洁明快、看似潇洒适然。然而,细读之下,却是天地深远。题中的李龟年是开元盛世间名闻天下的乐师,歌声优美,尤其受唐玄宗的喜爱,而安史之乱后盛唐壮势不再,连他这个小小的艺人也只落得个流落江南的潦草晚生。题云“江南逢”李龟年,可见是家国离乱之后,诗人对他的再次相遇,世殊时异,两人内心必然思绪万千。

“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爱好音律,昔日经常会在岐王府上见到受邀前去献艺的李龟年。“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以重臣对李龟年的重视来回忆曾经乐师的辉煌过往与尊崇地位。然而,往事不可追,昔年越是显耀,偏就越为显得如今的萧索。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此句中指的是现在的湖南一带,如李煜的“南国正芳春”,即便正是“好风景”,那又能如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添愁绪罢了!“落花时节又逢君”,于江南落花暮春里,又得以与你相逢。“落花”是诗词中常见的伤春之景,直到清代《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还延续着飘零无依、流离沧桑的情感寄托。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你我的再次重逢,国势不再,我们的岁月也一去不返了。

杜甫此诗将宏大动荡的国家转折与个人私友的无意相逢联系到了一起,用二十八个字描绘了家国之悲及人生之苦,笔力巧妙,意蕴无穷。清代诗人杨伦笺注的《杜诗镜铨》中提及这首诗时道:“邵云: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子美”为杜甫字,即评点的人认为杜甫所有七言绝句里写得最好的就是此诗了。当下繁华又盛,于车水马龙、灯影交错之下,再捧诗册,再读这首小诗,仍旧似乎穿梭到了千年之前,那个落花满衣的江南时节。只是,世无诗圣,亦无李龟年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名叫李范,是开元年间长安文艺界的领袖人物之一,经常组织一些上流社会的文艺沙龙。

崔九,名叫崔涤,博陵崔氏成员,属博陵崔氏安平房成员。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都是唐代山东郡姓中的佼佼者,所谓五姓七望,崔氏说是天下第一家族也不遑多让。崔涤的祖父是中书侍郎,父亲是户部尚书,哥哥崔湜更是当过宰相,他自己也是唐玄宗的宠臣。家世清贵,长安文艺界有他的一把交椅。


唐代科举初创,还非常不健全,每年录取的人数非常少,中位数据说只有23人/年。为了进入官场,年轻人常要游历天下,结交朋友,进而去长安拜会高官或文艺界的领袖人物,期望能获得他们的垂青。

历史上,李白、王维、孟浩然这些盛唐诗人,都有过这种求宦的经历。其中的成功者王维,获得玄宗弟弟岐王和妹妹玉真公主的青睐,于是状元及第,走上人生巅峰。更有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场合结交了大官,通过娶人家女儿的方式获得机会,这被叫做“巧婚巧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所举办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聚会了。这种聚会代表了盛唐时期权利场,政治中心的靡靡之音和推杯换盏中,一个个年轻人被权贵接纳或是鄙夷。玉真公主和岐王、崔九的沙龙热闹非凡,著名乐师李龟年的琴声,是属于魏晋人物品评的绝唱,也是盛唐即将终结前最后的繁华。

实际上,很多人指出,李范和崔涤都去世于公元7 26年,才十四五岁的杜甫是没什么可能与他们论交的。杜甫真正进入长安的名利场,要到二十年后的天宝年间了(748年)。真正出现在岐王崔九的沙龙中的人,是通过家族与科举融入其中的王维。

故而,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王维写的。这属于不熟悉诗歌的写作手法,“笑谈渴饮匈奴血”说得不是匈奴而是女真,“汉皇重色思倾国”说得也不是汉朝的皇帝而是玄宗。熟悉借代的修辞格,就知道岐王和崔九并不是真的那两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杜甫没有见过岐王和崔九,却也曾为了名利奔走于这样的宴会,曲意逢迎,强颜欢笑。所谓“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是杜甫的夸张语,能出入于长安顶级的艺术沙龙,听李龟年的演奏,绝不是穷汉子能做到的。

随后,安史之乱的烈火烧毁了一切,盛唐的诗人们也就此凋零。杜甫作为盛唐诗人中的年轻一代,在帝国的西南听闻了兄长们的死亡,三夜频梦君,斯人独憔悴。


公元八世纪中期,杜甫与李龟年相遇的时候,那烈火烹油般的名利场已经不复存在,那些闪亮的名字也早已消逝。这首诗是那个时代的悼词,大唐盛世迎来了落花时节,一代诗人也星分云散。那个时代的花儿落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