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深研几何以可能?

 QDLF888 2019-08-23

             预测不是胡说八道,若逻辑上归于虚无,就是瞎扯,若基于我们不了解的境界,基于我们没达到的细微深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无知,武断的判断别人的有知。 也就是自己虽上过大学,没读过博士,就不要用大学的立场,批评博士的浅薄。这是对知识的起码尊重。

      历史上很多人都有预测的本领,后人佩服的却没几个,孔子算其一,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世一般是30年,这里的世有一代人的意思。 百世就是一百代人, 孔子认为,秩序的基础是文化,文化习惯相对是稳定的,大体上就是修修补补,出入不大。据此可以预测500年以后的事情。  现在看,孔子在圣人的位置待了了2500多年了,至今还没找到接班人。说明我们一代不如一代。而不想达尔文鼓吹的进化论,明天比昨天好。     

          司马迁也有类似预测:      夏之政忠,忠之弊,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弊,小人以薄,故救薄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预测是可能的。也是科学的。不能说1+1=2是科学,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不科学了?后者属于社会科学不算抬杠吧。 

再举个例子:孟子公孙丑记载。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一,孟子又引述子贡的话。子贡说:"上古、中古的圣王们,因为世代久远,他们所行之政,他们所存之德,固然不能亲历体验,但是也有办法掌握。"

   "怎么掌握呢?通过考察其所制之礼,就能明了其所行之政,比如说,礼制推崇质朴的,其政亦简;礼制推崇考究的,其政亦详;"

   "其次,通过考察他们所作之乐,就能明了其所存之德,比如说,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这是反映了舜的德行完善,孔子评价武乐"尽美,但未尽善",这是反映武王的德行中有杀伐之气,虽出于正义,但未能尽善。"

   "我按照这个方法评论前代圣王是可行的,那么,这个方法同样可用于后面的百世,从今往后过了百世,回头评论这百世之中的君王,其政其德,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没有一个能跳出孔子的评价体系的。

   "自从有人类以来,做这件事的人很多,没有能及孔子的。孔子虽生于百世之后,却能集前代诸位圣王之大成,"来之、富之、教之"的政治,与天地同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德行,与天地而同大。所以说孔子远过百世以来的诸位圣王,这是有根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