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酷似杜诗的一首力作,诗风沉郁苍劲,王安石大加赞赏

 江山携手 2019-08-23
我们众所周知诗圣杜甫的诗苍劲有力,沉郁顿挫,许多忧国忧民的佳作流传至今。以至于众多后辈诗人无论从立意还是风格上,都刻意苦苦模仿杜甫的诗风。然而真正能得杜诗真谛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就是其中的翘楚。李商隐是杜甫的铁杆粉丝,他通过研习深谙杜诗的神韵精髓所在,让后世的王安石赞叹不已。
公元851年,李商隐公事完毕准备从西川回东川幕府。临行时官场中的同僚们,为他设宴饯行。彼时正爆发巴南的农民起义,朝廷与边疆的关系也十分紧张。这种现实恰好与当年杜甫在成都时,所经历的安史之乱和吐蕃反叛的时局极其吻合。于是在离席之前,李商隐就模仿杜甫的诗风,即兴用老杜的口吻来抒发了一下自己心头的万千感慨。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商隐的这首酷似老杜的小诗: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前途未卜重别情
首联写一个人活在纷纷扰扰的红尘里,怎么会没有与好友亲人们的聚散离别呢?在战乱不断的时刻,彼此都前途未卜。即便是十分短暂的分别,也不免会生出依依不舍之情。起句虽然不及杜甫名句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那么强烈的感染力,却是与李商隐惯常的诗风截然不同,很有老杜雄浑顿挫的气势。
家国纷乱堪忧心
颔联写朝廷派遣去雪岭的使节,至今还羁绊在边陲高山没有还朝。不远的松州已有皇帝的殿前禁卫军重兵囤守。诗人只用寥寥数语,便简练大气地写出当前家国的危难在际,事态严峻。杜甫也曾有句:“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李商隐的句子与其异曲同工,表达了他们一样忧国忧民的沉郁心情。
风云莫测人独醒
颈联由家国情怀切回到酒宴之上。饯别的宴席间迷醉的酒客,还在不停地对清醒的人举杯劝酒。寥廓江天上晴朗的云彩间还隐约夹杂着阴霾的雨云。“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诗人的这个当句对非常精彩,恰似杜甫当年首发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给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诗人暗自叹息在座昏聩庸碌的官员,一味沉迷在安逸享乐中不自醒。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国家危难已经迫在眉睫,也看不到暂时平静后的风云变幻。这让忧国忧民的诗人更加感时伤事,心绪难平。
成都美酒宜终老
尾联关联上句的酒客,写成都的美酒足以让一无所长的人安然终老。更何况当垆卖酒的美人,还是卓文君。文君当垆,取自西汉才女卓文君与才子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当年的卓文君,不嫌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后来索性与清寒的司马相如私奔。司马相如卖了车驾,在临邛买下酒肆,卓文君做起老板娘亲自卖酒。后来常常用来形容卖酒的美女。这句表面是赞美成都的美酒福地,实际上暗含着对沉溺于美酒,对家国麻木不仁的官员们的讽刺。
李商隐的这首力作完全不同于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愁肠百转,也不同于他“身有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神采飘逸。小诗没有半点,让人捉摸不透的隐晦。诗人用笔健朗浑厚,是一种与杜甫律诗比肩的沉郁顿挫气象。连北宋大文豪王安石,都赞李商隐深得杜诗神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