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保险也得学会垃圾分类,能省很多钱

 芙蓉与豪杰 2019-08-23

“你是什么垃圾?”

“你是个什么东西?”

“你搞清楚你自己的定位了吗?”

这一句句直达灵魂的拷问,让正在写稿子的我心头一惊,不自觉地看了一下自己刚吃完的小龙虾有没有分好干垃圾、湿垃圾。

听说最近垃圾分类以后,全国百万富翁的数量激增,因为一个个千万富翁都被罚成了百万富翁。你们可别笑了,全国46个城市也要陆续开始垃圾分类了,你们这些吃瓜群众很快也要体验被环卫阿姨支配的恐惧了。

作为一个保险业的小编,我不禁思考起来,保险业内都有哪些“坑“,它们都是什么垃圾?难道保险还能分干湿垃圾吗?

可回收垃圾

动不动搞停售,保险限量成销售手段

危害指数:★★

这类保险“垃圾”主要是刻意制造一些供求关系、片面解读政策等小手段,其中大部分停留在销售环节,虽然可能不会在根本上伤害投保人的保险权益,但是可能会促成投保人对保险的冲动消费。

“XX险,最后一天售卖,在这之前买的可以保XXX项目,过了就没有了!”这样的套路是不是很熟悉?一些保险业者会在朋友圈对客户进行疯狂洗脑,试图动用停售、该保险稀缺的概念销售保单。

有很多人还反应在朋友圈看“保监会新发布的134号文件把甲状腺癌纳入轻症,重疾险不再纳入重疾全额赔付”的假新闻,忽悠大家抓紧时间购买134号文件前的险种,以便甲状腺癌可以纳入赔付。

然而搞笑的是,134号文件甚至都没提过甲状腺癌,却被背上了忽悠卖货的黑锅,捉住了很多客户不知情但又着急的心理。

评价:靠忽悠卖保险,对实际保险权益伤害不大,严加监管还能抢救抢救。

干垃圾

保险出单之后人间蒸发,没有售后服务

危害指数:★★★

这类保险“坑”可能间接或某种程度造成投保人的利益受损,但是损失并不算太大的。但任何损害到客户利益的行为都不能放过!

你是否遇到过签单之后负责人、保险公司人间蒸发、对你不闻不问,导致后续服务无法跟上的情况?保险是一样很特殊的产品,时效性比较长,一般人往往是在购买后的许多年后才会用到,但在这中间却有许多杂七杂八的条款需要关注。

此时保险代理人、保险公司的素养就尤为重要,在保险售出后的续期缴费提醒、保单信息变更、理赔协助办理,理赔险的分红到账提示等等售后服务,往往是考验一个保险公司和从业者专业程度的标准。

然而一些公司或业者,只是一心扑在佣金上面,卖出保险后立刻人间蒸发,留下客户在风中凌乱,甚至有的用户连自己后续能获得什么收益、保障也一脸懵逼。

评价:有害是肯定有害的,但恶劣性质还不是很严重,建议直接火化

湿垃圾

盲目吹捧理财类保险,忽视健康保障

危害指数:★★★★

很多客户连基本的健康保障都没有,却被误导认为理财、孩子的教育金更为重要,于是掉进了购买理财险比消费性保险还多的“深坑”。

保险是保障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未知风险,不!应!该!被当作主要投资理财的手段!许多保险“坑”抓住了民众对于消费型保险“没有出险赔付就相当于白交”的误解,极力推荐客户购买理财保险。一些客户着急为准备孩子教育金,甚至在每年4万的保险支出中,花了3万在理财险上。

实际上如果家庭支柱自己的健康风险都得不到保障,那给孩子准备再多的分红、教育金也是白费。但是理财险保费高,提成也高,所以销售人员会很卖力地推荐。

评价:脱离了保险的本质,“客户的利益”这种东西,不存在的!

有害垃圾

健康告知全不管,导致无法理赔

危害指数:★★★★★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为了迅速达成保险交易,不严格执行客户的健康告知。少数服务方为了能保单可以迅速承保,减少客户被延期、拒保的可能,以此快速获得佣金,会忽悠客户忽视健康告知,让他们不如实填写实际健康状况。

有心大的客户,真的会把购买保险的决定权都交给了保险经纪,后来才发现自己买了一堆保险,最后却没有办法理赔的状况。

事实上就医记录已经全国联网,保险公司可以轻易的查出你的过往记录,隐瞒健康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日后需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可以以不如实填写健康告知但而拒赔,并且解除合同,有些险种甚至不予退还保费。

评价:“保险是啥?能赚钱就行!客户能不能理赔也不关我的事!”

保险每个人都需备有的风险保障,有了它才可以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少受影响,保证生活质量。但是对于一些保险一些不规范的操守、一些常见的“坑“,我们应当擦亮眼睛,做好分类,对不良规范坚决说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