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正公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9-08-24
王正公(1912~1991年),男,江苏昆山人,著名中医内科专家。禀承家学,自幼从父王慰伯学医,1937年来沪开业,以“王氏内科”名扬上海。

中文名王正公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昆山

出生日期1912年

逝世日期1991年

职 业医生

主要成就1989年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

    人物简介

    1946年被选为 上海神州医学会 常务理事。1953年起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956年后历任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药学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南市区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南市区主任委员等职。1960年代表上海农工民主党赴京参加中央召开的“神仙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和邓小平的接见。1989年被聘为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1990年为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经验验方

    一、二虫止嗽散

    组成:僵蚕9g蝉衣3g荆芥6g防风6g甘草3g桔梗3g白前9g百部9g紫菀9g陈皮6g。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咳嗽。

    加减:风寒偏盛者,加桂枝、苏叶、细辛;风热偏盛者加牛蒡子、前胡、黄芩、石膏;痰湿偏盛者,加半夏、茯苓。

    按:本方由《医学心悟》止嗽散加僵蚕、蝉衣、防风三味组成,增强了原方的宣肺透邪、祛痰解痉之功。

    二、加味小青龙汤

    组成:炙麻黄5~9g桂枝5~9g细辛3g干姜3~5g姜半夏9g白前9g白芍9g陈皮6g五味子4g生甘草5g大枣6枚。

    主治:内有痰饮,外感风寒之咳嗽喘促,背部寒冷者。

    加减:喘急汗出,气促不相续者,加党参10~15g熟附子6~9g磁石20g热甚者加生石膏20g。

    按:本方系《伤寒论》小青龙汤化裁而来,适用于哮喘、慢支发作期的寒饮重症。

    三、新加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9~15g桂枝6~9g苍术9g甘草5g姜半夏9g陈皮6~9g当归6~9g白芥子6~9g干姜3~5g。

    主治:寒饮痰湿内盛之咳喘。

    加减:喘息严重者麻黄6~9g杏仁9g苏子9g。

    按:本方乃《金匮》苓桂术甘汤加味,增强了温阳化饮,燥湿祛痰的功效。

    四、新加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9g煅代赭石15~20g党参9~12g茯苓9~12g半夏9g陈皮6g紫菀9g百部9g炙甘草6g生姜3~5g大枣6枚。

    主治:痰饮咳喘日久,土虚木旺,木旺侮金者。

    加减:有热象者去生姜,加芦根、竹茹;痰多沫者加白芥子;便秘者加火麻仁

    按:本方系《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加味,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

    五、加味都气丸

    组成:熟地9~15g山茱萸肉9g山药9g泽泻9g茯苓10~15g五味子3~5g巴戟肉9g仙灵脾9g菟丝子9g枸杞子9g僵蚕9g丹参9g。

    主治:慢支、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衰,摄纳无权者。

    加减:肾阳虚显著者,加附子、肉桂;便秘者,加当归、甜苁蓉;便溏者加补骨脂;尿频者加桑螵蛸

    按:本方系《医宗己任编》都气丸中加入温补肾阳之品,具有补肾纳气,并调阴阳之功。适用于哮喘缓解期调摄。

    从医医案

    寒喘心肾并损案

    蒋××,女,70岁。初诊:1981年7月29日。

    主诉:患者于1950年秋起伤风感冒,过早应用寒凉润肺之剂,邪未透达,咳嗽迁延不止,逐步形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平时咳嗽咯痰不利,行动气急,每交暑令则喘咳大发。今年7月中旬发作,较去年提前3天。

    诊查:诊脉沉弦数,舌质淡,口唇色褐,咳嗽汗多,通宵端坐,痰多白沫,或如鱼冻,口淡不渴。

    辨证:证系久咳损肺,肺损累及心肾,心气虚则血行凝泣,肾阳衰则水饮不化,上射于肺,阻肺气之下降,是以喘闭不通。

    治法:证情危笃,亟予益阳温阳以化寒饮,豁痰解痉以平喘急。

    处方:熟附子9g党参15g桂枝9g细辛5g僵蚕9g地龙9g茯苓9g甘草4g麦冬9g干姜3g五味子4g半夏9g磁石20g。

    复诊:上方药连服21剂,证情续有进步,前方增用熟地、丹参、当归、黄芪、淮小麦、玉竹,气血并调;除细辛、干姜,熟附块改为5g

    继续调治,交冬进服膏滋

    翌年夏令喘咳虽有小发,其势大减。随访三年,病情缓解,能从事轻便家务劳动。

    按:大凡痰饮喘咳之证,一般夏令小康,冬季发病。本例暑令发作,其势甚剧。医者因天气炎热,发作时汗多气促而频投清润,但药频服而咳愈甚。《杏轩医案辑录》有案和此例极相似。兹摘录案语警句于下: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此致病之大端,医者只有天时之气热,不识人身之脏寒……盖肺为娇脏,性虽畏热,然犹畏寒,金被火刑固为咳,金寒水冷亦为咳。此则久咳,心肺元气之损伤已极,寒饮之潜伏弥深,暑令阳气蒸发,内伏之寒饮欲化,由新凉引动而发。即《金匮》留饮、伏饮之证。《杏轩医案》用温肺汤,此例用参附合小青龙汤得效。
    风温案

    顾××,男,23岁。

    诊查:温邪外侵,由肺及胃,壮热8日,有汗不解,口渴引饮。唇红便秘,咳嗽痰多。脉象滑数,舌红苔黄。

    辨证:无形之温热与有形之痰浊互阻上焦,病势方张。

    治法;姑拟清温泄热,肃肺涤痰,太阴阳明并治。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0g前胡10g大力子10g蝉衣3g桑叶6g连翘10g象贝10g瓜蒌皮10g银花10g竹叶10g花粉15g

    鲜芦根1尺,3帖。药后第3天热退证除。

    按:本例风温热聚太阴、阳明,证现烦躁口渴引饮,痰多咳逆,虽大便秘结,但无唇焦齿燥、矢气、谵语等阳明腑实证候,其邪热尚在肺胃之分。故方取白虎汤合银翘散加减以清泄肺胃,使之不致化燥传营。这符合《伤寒论》阳明经证的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