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 朔方节度使:治所灵州,今宁夏吴忠。 定难节度使:治所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与陕西靖边交界处,又称夏绥节度使。 武静节度使:治所庆州,今甘肃庆阳忠义节度使:治所延州,今陕西延安,又称山南西道节度使。 彰义节度使:治所泾州,今甘肃泾川,又称泾原节度使。 忠武节度使:治所同州,今陕西大荔。 保胜节度使:治所陇州,今陕西陇县。 凤翔节度使:治所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感化节度使:治所华州,今陕西串县。 静胜节度使:治所崇州,今陕西省铜川市。 护国节度使:治所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陕虢保义节度使)。 镇国节度使:治所陕州。 保大节度使:治所富县(鄜坊节度使)。 静难节度使:治所邠州(邠宁节度使)。 义胜节度使:治所耀州。 (东北) 卢龙节度使幽州。 大同节度使云州。 振武节度使朔州。 义武节度使定州(易定节度使)。 成德节度使镇州(武顺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太原。 横海节度使沧州。 安国节度使邢台。 昭义节度使潞州(泽潞节度使)。 建宁节度使晋州。 河阳节度使孟州。 宣义节度使滑州。 天雄节度使魏州(魏博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青州。 天平节度使郓州(郓曹节度使)。 (西南) 天雄节度使秦州。 武兴节度使凤州。 武定节度使洋州。 雄武节度使金州。 武德节度使辛州。 武信节度使遂州。 永平节度使雅州。 武泰节度使黔州。 镇江节度使夔州。 永顺节度使酆州。 武安节度使潭州。 静江节度使桂州。 昭武节度使利州。 保宁节度使阆州。 荆南节度使江陵府。 (东南) 静淮节度使泗州。 忠正节度使寿州。 武宁节度使庐州。 镇海节度使杭州。 宁国节度使宣州。 镇东节度使越州。 威武节度使福州。 镇南节度使洪州。 百胜节度使赣州。 宁远节度使容州。 建武节度使南宁。 奉化节度使江州。 武昌节度使鄂州。 静海节度使温州。 安化节度使饶州。 (中央) 泰宁节度使兖州。 宣武节度使宋州。 宣化节度使邓州。 宣威节度使安州。 匡国节度使许州。 顺化节度使蔡州。 ![]() ![]() 藩镇。以元和年间约有四十八藩镇为标准: 一、关内道。 节度使有7: 鄜坊(渭北)节度使(治鄜州、今陕西富县) 邠宁节度使(治邠州、今陕西彬县) 振武节度使(治单于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 凤翔节度使(治凤翔府 今陕西凤翔县) 夏绥节度使(治夏州 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 朔方节度使(治灵州 今宁夏灵武西南) 泾原节度使(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 (都)防御使有3: 丰州都防御使(治丰州天德军 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 同州防御使(治同州 今陕西大荔) 潼关防御使(治华州 今陕西华县)。 二、山南东西二道。 节度使有3: 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州 今湖北襄樊襄阳区) 山南西道节度使(治兴元府 今陕西汉中) 荆南节度使(治江陵府 今湖北荆州)。 都防御使有1: 金商都防御使(治金州 今陕西安康)。 三、剑南道。 节度使有2: 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 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 今四川成都)。 四、江南三道(黔中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 节度使有0 观察使有8: 黔州观察使(治黔州 今重庆市彭水县) 湖南观察使(治潭州 今湖南长沙) 福建观察使(治福州 今福建福州) 江西观察使(治洪州 今江西南昌) 宣歙观察使(治宣州 今安徽宣城) 浙西观察使(治润州 今江苏镇江) 浙东观察使(治越州 今浙江绍兴) 鄂岳观察使(治鄂州 今湖北武汉武昌区)。 五、淮南道。 节度使有1: 淮南节度使(治扬州 今江苏扬州东北)。 六、岭南道。 节度使有1: 岭南节度使(治广州 今广东广州)。 经略使有4: 安南经略使(治交州 今越南河内) 桂管经略使(治桂州 今广西桂林) 容管经略使(治容州 今广西容县) 邕管经略使(治邕州 今广西南宁)。 七、河南道。 节度使有6: 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 今河南开封) 武宁节军度使(治徐州 今江苏徐州) 忠武军节度使(治许州 今河南许昌) 平卢军节度使(治青州 今山东青州) 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 今山东东平西北) 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 今河南滑县东南) 都防御使1: 东都畿都防御使(治河南府 今河南洛阳东) 观察使2: 兖海观察使(治兖州 今山东兖州) 陕虢观察使(治陕州 今河南三门峡西南)。 八,河北道 节度使有6: 河阳节度使(治怀州河阳县 今河南洛阳东北黄河北岸) 魏博节度使(治魏州 今河北大名县) 成德军节度使(治镇州 今河北正定县) 横海军节度使(治沧州 今河北沧州东南) 义武军节度使(治定州 今河北定州) 卢龙节度使(治幽州 今北京市西南) 九、河东道。 节度使有2: 河中节度使(治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蒲州镇) 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 昭义节度使(治潞州 今山西长治)。 十、河西、陇右道。 安史之乱后陷入吐蕃,曾置藩镇不在元和四十八镇之列。 节度使有4: 安西节度使(治龟兹镇 今新疆库车附近) 北庭节度使(治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附近) 河西节度使(治凉州 今甘肃武威) 陇右节度使 (治鄯州 今青海乐都。) ![]() ![]() ![]() ![]() 癸巳,李克用等拔华州,黄揆弃城走。 刘汉宏分兵屯黄岭、岩下、贞女三镇,钱镠将八都兵自富春击之,破黄岭,擒岩下镇将史弁、贞女镇将杨元宗。汉宏以精兵屯诸暨,镠又击破之,汉宏走。 庄梦蝶与韩秀升、屈行从战,又败。其败兵纷纭还走,所在慰谕,不可遏;遇高仁厚于路,叱之,卽止;仁厚斩都虞候一人,更令修娖部伍。乃召耆老,询以山川蹊径及贼寨所据,喜曰:“贼精兵尽在舟中,使老弱守寨,资粮皆在寨中,此所谓重战轻防,其败必矣!”乃扬兵江上,为欲涉之状。贼昼夜御备,遣兵挑战,仁厚不与交兵,潜发勇士千人执兵负藁,夜,由间道攻其寨,且焚之。贼望见,分兵往救之,不及,资粮荡尽,众心已摇。仁厚复募善游者凿其舟,相继皆沈,贼往来惶惑,不能相救,仁厚遣兵于要路邀击,且招之,贼众皆降。秀升、行从见众溃,挥剑乱斫,欲止之,众愈怒,共执二人诣仁厚,仁厚诘之曰:“何故反?”秀升曰:“自大中皇帝晏驾,天下无复公道,纽解纲绝。今日反者,岂惟秀升!成是败非,机上之肉,惟所烹醢耳!”仁厚愀然,命善食而械之。夏,四月,庚子,献于行在,斩之。(唐中和2年(882年)8月,涪州刺史韩秀升协同屈行从等人起兵造反,断峡江路,以反抗唐王朝沉重的贡赋剥削。) 李克用与忠武将庞从、河中将白志迁等引兵先进,与黄巢军战于渭南,一日三战,皆捷;义成、义武等诸军继之,贼众大奔。甲辰,克用等自光泰门入京师,黄巢力战不胜,焚宫室遁去。贼死及降者甚众,官军暴掠,无异于贼,长安室屋及民所存无几。巢自蓝田入商山,多遗珍宝于路。官军争取之,不急追,贼遂逸去。 杨复光遣使告捷,百官入贺。诏留忠武等军二万人,委大明宫留守王徽及京畿制置使田从异部分,守卫长安。五月,加朱玫、李克用、东方逵同平章事。升陕州为节度,以王重盈为节度使。又建延州为保塞军,以保大行军司马延州刺史李孝恭为节度使。克用时年二十八,于诸将最少,而破黄巢,复长安,功第一,兵势最强,诸将皆畏之。克用一目微眇,时人谓之“独眼龙”。 诏以崔璆家贵身显,为黄巢相首尾三载,不逃不隐,于所在斩之。 黄巢使其骁将孟楷将万人为前锋,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逆战而败;贼进攻其城,宗权遂称臣于巢,与之连兵。 初,巢在长安,陈州刺史宛丘赵犨谓将佐曰:“巢不死长安,必东走,陈其冲也。且巢素与忠武为仇,不可不为之备。”乃完城堑,缮甲兵,积刍粟;六十里之内,民有资粮者,悉徙之入城。多募勇士,使其弟昶珝、子麓林分将之。孟楷旣下蔡州,移兵击陈,军于项城;犨先示之弱,伺其无备,袭击之,杀获殆尽,生擒楷,斩之。(孟楷 (?-883) 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籍贯、字号均不详。骁勇善战,881年初(金统元年底)在黄巢建立之大齐政权中任尚书仆射,为其重要助手。曾率部歼灭攻城之唐军,击灭党项及鄜延兵于富平(今陕西省富平县,位铜川市东南)。起义军东撤时,他率军万余人为前锋攻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位驻马店东),击破节度使秦宗权,遂移兵转攻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后于项城(位河南省周口市东南)战败被俘遇害。)巢闻楷死,惊恐,悉众屯溵水,六月,与秦宗权合兵围陈州,掘堑五重,百道攻之。陈人大恐,犨谕之曰:“忠武素着义勇,陈州号为劲兵,况吾家久食陈禄,誓与此州存亡。男子当求生于死中,且徇国而死,不愈于臣贼而生乎!有异议者斩!”数引锐兵开门出击贼,破之。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濮、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初,上蔡人刘谦为岭南小校,节度使韦宙奇其器,以兄女妻之。谦击羣盗,屡有功,辛丑,以谦为封州刺史。 加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同平章事。 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帅所部数百人赴镇,秋,七月,丁卯,至汴州。时汴、宋荐饥,公私穷竭,内外骄军难制,外为大敌所攻,无日不战,众心危惧,而全忠勇气益振。诏以黄巢未平,加全忠东北面都招讨使。 南诏遣布燮杨奇肱来迎公主。诏陈敬瑄与书,辞以“銮舆巡幸,仪物未备,俟还京邑,然后出降。”奇肱不从,直前至成都。 李克用自长安引兵还鴈门,寻有诏,以克用为河东节度使,召郑从谠诣行在。克用乃自东道过榆次,诣鴈门省其父。克用寻牓河东,安慰军民曰:“勿为旧念,各安家业。” 左骁卫上将军杨复光卒于河中;(杨复光(843-884年),本姓乔,为内常侍杨玄价收养,故改姓杨,唐朝末年宦官军事将领。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爆发后,历任曾元裕、宋威、王铎等路诸军监军,诱使王仙芝投降唐朝。黄巢攻入长安后,忠武军节度使周岌投降黄巢。杨复光力劝周岌反正,并袭杀起义军使者。后吞并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部众,并任天下兵马都监。朱温入驻同州时,遣使招降,瓦解起义军力量。引沙陀李克用自大原进攻关中,迫使黄巢出长安。京师平,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卒于河中,赠观军容使,谥曰忠肃。)复光慷慨喜忠义,善抚士卒,军中恸哭累日,八都将鹿晏弘等各以其众散去。田令孜素畏忌之,闻其卒,甚喜,因摈斥其兄枢密使复恭为飞龙使。令孜专权,人莫与之抗,惟复恭数与之争得失,故令孜恶之,复恭因称疾归蓝田。 以成德留后王镕、魏博留后乐行达、天平留后朱瑄为本道节度使。 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郑畋,虽当播越,犹谨法度。田令孜为判官吴圆求郎官,畋不许;陈敬瑄欲立于宰相之上,畋以故事,使相品秩虽高,皆居真相之下,固争之;二人乃令凤翔节度使李昌言上言:“军情猜忌,不可令畋扈从过此。”畋亦累表辞位,乃罢为太子太保,又以其子兵部侍郎凝绩为彭州刺史,使之就养。以兵部尚书判度支裴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八月,甲辰,李克用至晋阳,诏以前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为代北节度使,镇代州。 升湖南为钦化军,以观察使闵勖为节度使。 九月,加陈敬瑄兼中书令,进爵颍川郡王。 感化节度使时溥营于溵水;加溥东面兵马都统。 以荆南留后陈儒为节度使。 昭义节度使孟方立,以潞州地险人劲,屡篡主帅,欲渐弱之,及迁治所于邢州,大将家及富室皆徙山东,潞人不悦。监军祁审诲因人心不安,使武乡镇使安居受潜以蜡丸乞师于李克用,请复军府于潞州。冬,十月,克用遣其将贺公雅等赴之,为方立所败;又遣李克修击之,辛亥,取潞州,杀其刺史李殷锐。是后克用每岁出兵争山东,三州之人半为俘馘([fú guó]亦作“ 俘聝 ”。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 郑文 夫人 芈氏 、 姜氏 劳 楚子 於 柯泽 。 楚子 使 师縉 示之俘馘。” 杜预 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 孔颖达 疏:“俘者,生执囚之;馘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指被俘虏者。《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杨伯峻 注:“ 知罃 实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连类而及之词。”《说文·耳部》引作“以为俘聝”。《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辛酉,帝御 咸安楼 受 定州 俘馘,百官就列,宣露布於楼前。” 宋 王安石 《冯鲁公神道碑》:“ 太宗 征 河东 ,公奋身冒兵,数取俘馘以献于行在。”俘获斩杀。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是夜,大破之,俘馘首领及甲兵以万计。”),野无稼穑矣。 以宗女为安化长公主,妻南诏。 刘汉宏将十余万众出西陵,将击董昌;戊午,钱镠济江迎战,大破之,汉宏易服持鲙刀([kuài dāo]切肉的刀。《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三年》:“戊午, 钱鏐 济 江 迎战,大破之, 汉宏 ( 刘汉宏 )易服持鱠刀而遁。”按,《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鏐》作“膾刀”。)而遁。己未,汉宏收余众四万又战,镠又破之,斩其弟汉容及将辛约。 十一月,甲子朔,秦宗权围许州。 忠武大将鹿晏弘帅所部自河中南掠襄、邓、金、洋,所过屠灭,声云西赴行在。十二月,至兴元,逐节度使牛勖,勖奔龙州西山。晏弘据兴元,自称留后。 武宁节度使时溥因食中毒,疑判官李凝古而杀之。凝古父损,为右散骑常侍,在成都,溥奏凝古与父同谋;田令孜受溥赂,令御史台鞫之。侍御史王华为损论冤,令孜矫诏移损下神策狱,华拒而不遣。萧遘奏:“李凝古行毒,事出暖昧,已为溥所杀,父损相别数年,声问不通,安得诬以同谋!溥恃功乱法,陵蔑朝廷,欲杀天子侍臣;若徇其欲,行及臣辈,朝廷何以自立!”由是损得免死,归田里。时令孜专权,羣臣莫敢迕视,惟遘屡与争辩,朝廷倚之。 升浙东为义胜军,以刘汉宏为节度使。 赵犨遣人间道求救于邻道,于是周岌、时溥、朱全忠皆引兵救之。全忠与黄巢之党战于鹿邑,败之,斩首二千余级,遂引兵入亳州而据之。 僖宗中和四年(甲辰、八八四年) 春,正月,以鹿晏弘为兴元留后。 赐魏博节度使乐行达名彦祯。 东川节度使杨师立以陈敬瑄兄弟权宠之盛,心不能平。敬瑄之遣高仁厚讨韩秀升也,语之曰:“成功而还,当奏天子,以东川相赏。”师立闻之,怒曰:“彼此列藩,而遽以我疆土许人,是无天地也!”田令孜恐其为乱,因其不发兵遏,征师立为右仆射。 黄巢兵尚强,周岌、时溥、朱全忠不能支,共求救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二月,克用将蕃、汉兵五万出天井关,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辞以河桥不完,屯兵万善以拒之。克用乃还兵自陕、河中渡河而东。 杨师立得诏书,怒,不受代,杀官告使及监军使,举兵,以讨陈敬瑄为名,大将有谏者辄杀之,进屯涪城,遣其将郝蠲袭绵州,不克。丙午,以陈敬瑄为西川、东川、山南西道都指挥、招讨、安抚、处置等使。三月,甲子,杨师立移檄行在百官及诸道将吏士庶,数陈敬瑄十罪,自言集本道将士、八州坛丁共十五万人,长驱问罪。诏削师立官爵,以眉州防御使高仁厚为东川留后,将兵五千讨之,以西川押牙杨茂言为行军副使。(刚平定又激饭) 朱全忠击黄巢瓦子寨,拔之;巢将陕人李唐宾、楚丘王虔裕降于全忠。 婺州人王镇执刺史黄碣,降于钱镠。刘汉宏遣其将娄赉杀镇而代之,浦阳镇将蒋瓌召镠兵共攻婺州,擒赉而还。碣,闽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