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出生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为农历己巳年己巳月丙寅日、公元1209年5月8日,卒于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为农历辛巳年壬辰月戊戌日、公元1281年3月23日,葬于至元十八年四月二十,为农历辛巳年癸巳月乙酉日、公元1281年5月9日。祖籍为怀州河内(今沁阳)人。谥文正,封魏国公。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1) 据《元史》、《许文正公遗书》、《许文正公世家谱》、《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蒙兀儿史记》以及《辞源》、《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等史料记载,许衡青少年时即聪敏勤学,博览群书并立志学以致用;成年后,"凡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所不讲"。 (3);元世祖忽必烈为亲王时任京兆提学,于关中大兴学校;世祖即位后,任中书省议事、中书左丞,与刘秉中等"立朝仪"。 (4)"定官制"。 (5)筹划立国规模,上书言立国"必行汉法"。 (6)"犯颜谏诤,刚毅不屈"。 (7)有元代的"魏徵"之称;创建并主持元初国学,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培育人才,善教,众多弟子如姚燧、耶律有尚等皆学有成就;对汉蒙文化交流,程朱理学传播和朱陆合流有较大影响;教领太史院事,与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改定历法,"撰《授时历经》"。 (8)"新制仪象圭表"。 (9)道德情操高尚,留下了"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0)不食道旁无主之梨的价值标准和道德信念;治家严谨,教子有方,其子孙皆学有所成,第四子许师敬先后三居相位,为元仁宗推行科举制度和使天灾频生的泰定时期呈现治平的盛世,卓有政绩。许衡著有《鲁斋集》、《鲁斋心法》、《授时历经》、《读易私言》等,经后世多次修订编辑再版并易名为《鲁斋遗书》、《鲁斋全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并收入《四库全书》。许衡在思想、教育、历法、哲学、政治、文学、医学、历史、经济、数学、民俗等方面皆有颇深的造诣和卓越的建树,是我国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儒学君子"位居相位者,许衡为古今唯一的一人。 折叠 编辑本段 文言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折叠 编辑本段 译文许衡字仲平,是怀州的河内人。他曾经在酷暑的时候路过河阳(今河南孟西县),当时非常口渴。道路旁有一棵梨树,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正襟而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毫不动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去拿,是不可以的。"那人说:"现在世道这么乱,这梨树没有主人了。"许衡回答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折叠 编辑本段 字词翻译怀之河内:怀州的河内。 尝:曾经。 过:路过。 争取:争相摘取。 危坐:正襟而坐 危:正。 自若:安然如常、毫不动心。 啖:吃。 或:有人。 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不是我拥有的东西去拿来是不可以的。其:代词,自己。 吾心独无主乎:我的心难道没有主人吗?独,难道,反问语气词。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别人赠送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不合乎义也不能接受。遗,赠送。 其:自己。 过:经过。 河阳:古县名,今河南孟州市西。 折叠 编辑本段 启示表现了他自律、自爱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启示:我们也应自尊、自爱,保持基本的道德修养,自己管住自己,不做损害他人的事!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为人处世,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