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饮食文化,饺子的不同做法,渔家饺子风味殊

 欢迎大咖 2019-08-24
中华饮食文化,饺子的不同做法,渔家饺子风味殊

渔家饺子是流行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北方渔区的饺子的总称,它的特点是调馅的用料均以新鲜的海味原料为主,讲究现吃现包,取料新鲜。常见的如三鲜饺、海蛎饺、蟹肉饺、蟹黄饺、虾仁饺、对虾饺及各类鱼肉饺。其中尤以戴鱼水饺,最有特色。南到江苏的连云港,北到辽宁的大连等渔区,鲅鱼水饺可谓风靡一方,不知倾倒多少美食家。

咸鱼百科
中华饮食文化,饺子的不同做法,渔家饺子风味殊

马鲛鱼

鲅鱼,学名马鲛鱼,以其肉质厚、骨刺少、细腻鲜嫩见长,最宜于厨者去骨刺剔肉,用于制肴和调制馅料。鲅鱼饺子的制作,最讲究的是鱼的新鲜度,以刚出网的新鲜鲅鱼最为美好。将皱鱼一劈两开,剔去骨刺,头尾去掉,然后将鱼皮去净,用刀剁成细泥茸,盛碗内,加入少许猪肥肉泥,以增其香。然后逐渐加入清水(鸡汤尤佳)搅至鱼肉起劲。加水的多少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环节,适度的加水才能保证鱼肉馅软而不硬,鲜嫩滑腴。

搅好的鱼肉再加入调味料调匀。取鲜嫩的韭菜(韭黄更好),洗净用刀切成细段,加鱼馅内拌匀。鱼馅饺子的面团要调得稍软些,面剂要稍大,擀好的饺子皮厚薄均匀,薄软而不碎,然后把鱼肉馅抹在面皮中间,将面皮对折后,捏成半月形。用手挤压的饺子因吃馅少而风味不及手捏成的好。煮熟后的鱼馅饺子皮薄馅足,半透明的饺皮隐隐透出韭菜的点点翠绿,扁半圆形的大个造型,给人以笨拙中透出几分细腻,粗矿中映出渔民的雄壮性格。食时,略蘸香醋最妙,不能佐大蒜、酱油及其它调味料,这样的吃法,最能品味到鲅鱼水饺原汁原味的美妙之处。否则,真味尽失,不得其美。

中华饮食文化,饺子的不同做法,渔家饺子风味殊

北方人吃饺子,不仅重视饺子本身的味道,更重视吃饺子时的佐料调合,也就是平时讲的配带的佐料碟,由进食者自行调合选用,蘸而食之。这种小料碟的配合,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其实是一门艺术。吃什么口味、什么馅料的饺子,配用什么样的料碟,虽无定规,却是很有学问的。如吃鱼肉饺子以蘸醋为佳,不着其它;吃对虾饺子则少点香油最妙;吃猪肉水饺则应配以三合油(醋、酱油、香油调和而成)、大蒜泥;吃素馅饺子则不宜蘸蒜泥等。当然,每个人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嗜好佐以各色料味碟。

中华饮食文化,饺子的不同做法,渔家饺子风味殊

这种进食的习俗,其实也是进食者对饺子调味艺术的一种补充。这种调味形式的补充之妙,就在于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却又不拘泥于某种定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本身就是饺子食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方人初次食饺,有用餐刀将其割碎,再撒上调味酱食之,那样,不仅使饺子之形尽失,其中的真味更丧失殆尽,尤其重要的是失去了食饺子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情调,说到底,就是不请中国的饮食之道。

中华饮食文化,饺子的不同做法,渔家饺子风味殊

鲅鱼饺子因略有海腥味,食时才蘸香醋佐之,起化腥增香的作用,才有味道,这不仅仅是一种进食的习惯,而是食者对食味深刻理解后的一种艺术处理。烹调艺术讲究扬善去恶,进食时也要讲究艺术配合。只有熟谙食饺的这一真谛,才可以算是得食饺之三昧了。渔家饺子,除了鲅鱼水饺,最名贵的当属对虾饺子。

中华饮食文化,饺子的不同做法,渔家饺子风味殊

虽然珍品中尚有“鱼翅饺子”之类,但那是干海珍品经发制而成,根本无法与鲜品一类比美。用渤海湾春汛捕捞的大对虾,去皮取肉剁细调馅包成饺子,吃一口,滑嫩爽口,汁透满口,鲜渗肌理,那种享受,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口欲之需,而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所以,食中华水饺,除了果腹朵颐之外,尚有艺术、文化的内涵,这也是中华水饺之所以能成为中华面点“国粹”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水饺的生命力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