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对三国人物的见解(17)——张辽

 金色年华554 2019-08-24

从这一篇开始正式进入对武将的见解了。这一篇先来讲张辽。

我们都知道张辽一生追随过很多老板:丁原,董卓,吕布,曹操。但是后人从没有人评价张辽不忠,我的观点是张辽在投靠曹操之前的每次跳槽,都是追随着吕布,张辽作为个下属都是服从命令,也就是说,张辽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军人,还有一个高顺也是,他们都是会坚决的执行上司的命令。在最后在徐州被抓,张辽也是做好死去的准备的,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在关羽的求情,并且自己也是认可张辽的才能,最后劝降张辽。从此张辽开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

浅谈对三国人物的见解(17)——张辽

接着来回忆一下张辽追随曹操之后的功绩。

首先,就是活跃在曹袁大战之时。先是和关羽解了白马之围,之后在官渡大战之时立了数功。次年,张辽和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郡好几个月却没有攻克,张辽根据敌方的状态进行分析,成功劝降了昌豨。接下来在征讨河北的时候,先后跟随曹操攻破邺城和袁谭,还打败公孙度手下将领柳毅。

之后是张辽第一次展现出名将风范的时候,在曹操北征乌桓时,曹操和张辽所率领的前锋部队遭遇敌军大部队,这个时候张辽力排众议,劝曹操立刻与乌桓军进行对战,曹操不仅采纳张辽建议,还将军队交给张辽指挥,于是张辽引军突击,大破乌桓,斩杀单于蹋顿于阵前。

浅谈对三国人物的见解(17)——张辽

在接下去几年又有数次战功。之后就是张辽真正名声大振的一战——合肥之战了。合肥当时只有张辽、乐进和李典所率领的七千余人,但是要面对孙权所率的十万大军。在孙权大军到来的夜里,张辽挑选八百敢死队,在天色蒙蒙亮之时,亲自率队伍冲杀敌营,反复冲杀,可以说是真正的做到来去自如。张辽在此次战役中,前后共发起两次突袭,皆大胜东吴。孙权更是分别分别以“走登高冢”、“蹴马趋津”的方式逃离危险,此外,东吴大将陈武也在此战中战死。从此,“张辽”大名可以用来给东吴小孩子止哭。

浅谈对三国人物的见解(17)——张辽

张辽威震逍遥津

合肥之战中张辽的表现是真正地展现出一个名将的风采,一个统帅优秀的指挥和一员将领的英勇,张辽对于战局的把握和眼光的毒辣在此战是表现的淋漓尽致。陈寿在《三国志》就写到“太祖大壮之”,“大壮”两字在《三国志》里仅用过两次,可见此战的含金量是有多么大。

张辽在史书中记录到的官职分别是郡吏,骑都尉,北地太守,鲁相,中郎将,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可见张辽是一个典型的从基层一路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功勋做到前将军这一官职。

浅谈对三国人物的见解(17)——张辽

从曹操任用武将的风格可以看出,在大部分的战区的最高指挥官都是夏侯家和曹家的人,我记得外姓将领握有兵权坐镇外面的一个是张辽还有一个是臧霸,可见曹操对于张辽的极度信任。

张辽是我最欣赏的一员大将,作战勇猛,足智多谋,为人正直,是一名优秀的统帅。而且又公私分明,与关羽虽然是相互欣赏的好友,但张辽很明白为臣之道。此外,张辽在合肥之战前与李典、乐进素有仇怨,但在东吴大兵压境的时候可以摈弃前嫌将自己的后背完全给了他们,真是一个大丈夫。

浅谈对三国人物的见解(17)——张辽

张辽和关羽《约法三章》

总的来说,张辽是完全当得起名将之称。在我的心中,更是一员真正的军人。

欢迎大家来交流。下一篇讲述张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