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什么不能好好写字??

 圆角望 2019-08-24



当我们翻阅古籍或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古人经常不好好写字,一篇文章中总有一些通假字让我们读起来很不流畅。

些通假字会不会是古人写下错别字之后找的借口呢?

通假字是指人们在书写时,由于某种原因,借用音同或音近的甲字来表示乙字的意义的现象。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通“悦”,是快乐的意思。

为什么在今天看来,本来有正确的字,古人却不写,偏要使用通假字呢?


我们还得回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期寻找答案。

在古文字时期,汉字数量甚少,用来写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就不得不用一个字代表几个词,出现了同形异词现象。

例如“ 之”字,本义是“往”,动词。

在甲骨文中这样写
“之”
↓↓

上面画的是一只脚,下面一横是表示出发的地点。


但在殷商时代,指示代词“这”就没法象形、指事,也不好会意,只有假借“ 之” 了。

《殷虚书契前编》中,
“之日允雨”

来源:梨视频·动历史 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联合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