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特殊了!这例脑膜炎竟然与猪链球菌有关

 萃萃婆婆 2019-08-24

作者: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闫莉梅 罗珍玲 吴柳蒨 李怀玉

 ✎病例经过

男,41岁,因“烦躁、失语、右侧肢体无力5小时”入院。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

T:36.6℃

P:87次/分

BP:151/103mmHg

辅助检查

头颅CT平扫:右侧颞叶脑梗死?

西医初诊

1、脑梗死?

2、2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

入院血常规

WBC:24.0×109

NEC:93.7%

CRP:103.1mg/L

脑脊液常规:乳白色,浑浊

脑脊液蛋白:2.10g/L

脑脊液白细胞总数:7292.0×106/L

多个核细胞:92.1%

脑脊液生化

氯:112.5mmol/L

葡萄糖:0.18mmol/L

PCT:0.7ng/ml

微生物检查

血培养双侧单瓶、脑脊液培养均报阳(图1-3)

涂片染色图4-5)

转种培养后图6-8)

鉴定

用革兰阳性细菌鉴定卡GP上VTEK2-compact仪器,鉴定出猪链球菌2型,非常好的鉴定93%(图9),用葡萄球菌鉴定试剂ID32STAPH上ATB仪器鉴定出猪链球菌2型,极好的鉴定99.9%图10)。

药敏

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敏感。

回报结果,结合临床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首选头孢曲松钠抗2.0g Q12h抗感染治疗。

随访,7天后病人意识由模糊转为渐清醒,对答切题,较前好转,抗感染治疗有效。

复查血常规

WBC:7.90×109

NEC:60.5%

CRP:5.30mg/L

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

脑脊液蛋白:1.43g/L

脑脊液白细胞总数:88.0×106/L

多个核细胞:14.2%

脑脊液生化

氯:126.4mmol/L

葡萄糖:2.82mmol/L

PCT:0.2ng/ml

15天后复查脑脊液、血培养均阴性,25天后康复出院。

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是链球菌属中人体样本较少分离的其他链球菌,主要为动物致病菌。该菌呈单个圆形或卵圆成对、短链或呈长链排列的球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阳性)如图8),具有荚膜,属兼性厌氧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周围形成α或β溶血环如图6-7)。根据其细胞壁抗原成分将其大致归类为兰氏分群(Lancefieldgroup D)D群链球菌。根据其荚膜抗原(CPS)的不同,猪链球菌被分为35种血清型,大多数致病性血清型在1~9血清型。血清型2为最常见和毒力最强的血清型[1]

致病机理

首先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胞外酶(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蛋白因子、溶血素荚膜蛋白)和外毒素(肠毒素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接着细菌大量繁殖、DIC最后导致细菌性血栓栓塞。

猪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①荚膜多糖,荚膜可以保护细菌,抵抗吞噬;

②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细胞外因子EF),常用于猪链球菌毒力的指标[2]

③猪链球菌溶血素,在侵入或裂解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菌的胞壁蛋白和LG结合蛋白属热休克蛋白。

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常定植在动物的上呼吸道,如扁桃体和鼻腔等部位。部分血清型的猪链球菌具有致病性,主要通过接触或伤口感染。猪链球菌感染动物后在临床上的表现,将其分为:急性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化脓性淋巴结炎4型。可引起猪的急性败血症(septicemia with sudden death)、脑膜炎(meningitis)、关节炎(arthritis)、心内膜炎(endocarditis)、肺炎(pneumonia)等猪疾病。

猪链球菌中1型和2型是重要致病菌,其中2型可感染并致病人类。部分菌株可引起人类感染,造成细菌性脑炎(bacterial meningitis)、心内膜炎、蜂窝组织炎、腹膜炎、横纹肌溶解、关节炎、肺炎、葡萄膜炎和眼内炎或引起中毒样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like syndrome)等病例。

感染猪链球菌2型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普通型: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头晕、头痛、乏力、气促、纳差、全身不适、腹痛、腹泻、肌肉疼痛等全身毒血症状。休克型:起病急骤,寒战、高热最高达40℃)、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现淤点或淤斑,短期内迅速增多,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差缩小,尿量减少,皮肤湿冷,休克难以纠正。脑膜炎型:起病急,除具备普通型的某些表现外,呕吐可呈喷射状,重者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可呈化脓性改变,无休克表现。混合型:患者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3]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首先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热病》抗感染治疗推荐首青霉素次选万古霉素或头孢曲松。

猪链球菌病传播途径

1、接触感染:宰杀、加工病猪感染,特别是皮肤表面有损伤,又接触了带病菌的猪或猪肉。

2、外界环境:潮湿环境,尤其在夏、秋季节,易使猪链球菌生长,且其排泄物中的病菌可污染猪圈、河流、泥土。

3、经消化道感染:Ⅱ型猪链球菌在4℃冷藏的生肉可存活42天,常温下可在粪便中存活8天,60℃水中能存活10分钟,煮沸的水可杀死该菌。

传播特点:猪链球菌病多呈散灶分布,人与人不会传染。

预防措施

猪链球菌病感染人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猪。生猪饲养人员和屠宰加工人员是本病易感人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多注意个人防护,有外伤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病猪,屠宰加工人员在屠宰生猪时,应防止个人受伤。一旦受伤应立即处理伤口,经清洗消毒后,使用抗菌素预防治疗。注意不食用病死猪,购买的猪肉在分割时,应使用生熟分开案板,并充分煮熟后食用。

【参考文献

[1] 主译:王辉等《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

[2] 张海燕等: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研究新进展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年第 20 卷第 3 期

[3] 刘海燕等《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49例报告》 新医学 2006年 4月第 37卷第 4期

编辑:小白  审校:柒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