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白了这个太极理论,就能成就人生赢家。

 昵称9y0W1 2019-08-25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太极拳讲述着诸多人生中的哲理,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以柔克刚这个千古不变的理论。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国人的骄傲。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了一个非常宏大的人生哲学。

就是这个宇宙间有这样一个真理,“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有永远是成功的,有永远是失败的。

   “常胜之道曰柔”,柔是常胜之道,谦虚也就是至柔,做人脾气好也是柔;“常不胜之道曰强”,自己好强、好胜,希望永远出人头地,就是不常胜之道。

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人生。有很多人,他们的个性非常强,总想出人头地,不愿意顾忌他人的感受,只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这样的人往往最终难以成功。

所以常胜之道是柔,自认为一切不如人,一切退一步,最后成功是自己。所以“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用刚与用柔,一般人容易了解,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了解。这两种是智慧的境界,一般人没有这样高的智慧,所以不知道。

我们中国的上古文化,老祖宗的传统,“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强就是强,什么叫强?强人、英雄之类的人,总要在不如自己者之前抢先出头。

“柔先出于己者”,所谓柔,自己觉得很普通,没有超人之处,就是谦虚、不抢先。“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者则殆矣”,自觉高明、抢在前头的人,遇到比他强的人就危险了。“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处处让人在前,知道谦虚,他自己的危险也就不存在了。

“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这是什么道理呢?一个人自己能谦虚、保持柔,一切不强先出人头地。“若徒”,徒就是空的意思,不是徒弟的意思。

“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他说这样就是能力不够也会制胜,也能担当天下事。

所以我常常跟弟子们说,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不自卑的人不会傲慢,因为自卑的人晓得自己没有什么,又深怕你看我不起,故而傲慢。自己很充实的人,你看得起我也好,看不起我也好,因为他心里没有你也没有我,他看天下人就是黑压压的一堆,他不管这些。所以凡是傲慢的人都是可怜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有自卑感,反过来他就傲慢,他不懂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是智慧,常听人说:“有一种勇气叫放弃,有一种力量叫柔和,有一种自尊叫包容,有一种人生叫太极。'

不过,学太极是需要讲缘分的,只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会打出灵气。比如立身中正,但并不是昂首挺胸,而是要收腹含胸,表现出一种平和圆柔的效果,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沉肩坠肘,是底气十足,自然放松的表现。

 

屈膝更是形象表达了能屈能伸、稳扎稳打的风格,一招一式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人,无法享受到太极拳梦幻般的神奇美妙。

太极拳是快乐拳,每当拳打得好时,其乐无穷,身体变得灵活了,走路也轻松了,做事也不紧不慢不觉得累了,说话也轻轻柔柔的,有了一种良好的精气神。

太极拳的原理要求阴阳平和,有条件就在好山好水的地方练拳,充分汲取大自然精华,只有心中有浩然正气,拳才中正大气。

没有条件的也不要紧,打太极拳既简单也不简单,需要的不是环境的不吵不闹,而是内心的安安静静地让身体与心灵和谐统一。

过几天在高山流水环境里练拳的日子,真是物质财富换不来的幸福。

其实我们练的是太极,修的却是心性。太极的一招一式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太极没有雷厉风行的利落,只有行云流水般的清闲,实则锋芒不外现,内敛真功夫。那看似不经意的舒展,恰好不温不火,从不彰显强硬。

而这尘世间,你看见过合抱的树被风拔地而起,你又何曾见过柔弱的草被风吹到筋骨折断。所以坚强易摧,刚硬易折,温和处世,柔语相劝,这以柔克刚的力度实则最强,这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实则最大。

疾风劲雨的招法就如青年的血气方刚,招招制敌,却未必如愿,欲速则不达的挫折让人沉稳静虑,唯有练就太极的松沉劲道,轻易不被撼动。

太极练的不只是外在功夫,更是心性修炼。周身空无,无形无象,如此境界,若不修心,如何而来。不求一剑封喉,不求一招制敌,远离刀光剑影的逐名逐利,不争胜负得失天下第一,得此心境,才是太极初衷。

柔和未必是软弱,沉默未必是畏惧,退去未必是胆怯。

这太极人生的沉稳襟怀岂是一朝一夕练就?

未遇师前先习桩:

初学太极者终究应当从形之姿势入手,学习久之着熟懂劲,必当,悟真理,求真源,融会贯通,才能步入于神化之境。动静万化不离根,风雨雷电神气象,浑然一体出真功。

站桩无极固根培元是开始也是结果,要使自己的身体强壮,循序渐进不要贪功、不要的过度的伤害身体;最终让习练者用最有效的方式轻松达到养生的目的并找到内家拳门径!

拿无极桩体系来讲以固根培元桩为基础起点,共有五个小内容,分别是:

1、无极下气桩

2、无极束身桩

3、无极托宝桩

4、无极抱球桩

5、无极心神合一桩

虽然只是五组小动作,但却是三步修练之法,能让每个习练者充分体悟到桩功的松、紧、动的变化,每一个动作每桩法各有偏重。

  • 如:松求的是人体的身心健康状态、紧桩求是六面力和间架结构、动求的是“全力以赴”状态,亦即全身力量都进入有效工作状态的状态!

  • 三步功法环环相套,站桩千万不要在那里傻站。傻站只是静,而不会动。因为站桩是动静两大类。必须要动静结合,光静不动。少了一横。



所以站无极桩过程中这几个桩法相互转化才能拉筋,扽筋,伸筋拔骨,才可以将筋拉长,增粗,力生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

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尺。这也是桩法有云: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生生不已之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