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众归心】没有中医,就没有全民健康

  平凡的人 2019-08-25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中医药则是公共卫生的核心。可以说,没有中医药,就没有全面健康。

如果要人人享受保健,不能靠西方医学,要靠我国中医药。

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让人人享有健康,将是大势所趋。

没有中医,就没有全民健康

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中医药集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于一体,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曾表示,“中国13多亿人口特别是农民的医疗健康,不能靠西方医学,要依靠‘痛苦少,花钱少’的中医药来提供保障,方可实现人人享受保健的权利。”

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xdd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然而对百姓来说,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串数字,而是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实惠。难怪xdd又再次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

要想实现全民健康,公共卫生是基石。而公共卫生要普及发展,必须依赖中医药。中医药基于“治未病”理念,能够为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健康服务,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

只有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方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控制医药费用,也才能为百姓谋福祉,并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早在2008年1月份,在中医频繁遭受质疑和批评之际,中国政府正式将它纳入保障全民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中。与西医,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013年6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联合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另外,我国也一直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各种医疗机构(尤其是中医类)如雨后春笋,护卫着百姓健康,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可谓上了一个大台阶。

截至2015年底,共有中医医院3267所、中西医结合医院446所、民族医院253所、中医类门诊部1640个、中医类诊所40888个;社会办中医机构达到4万个,床位近6万张;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2万余个。

可以说,我国中医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信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中医药必将持续焕发勃勃生机,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多作用。

  

中医“治未病”将成大势所趋

“治未病”是中医的科学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是医学发展的一种至高境界。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林水淼就曾表示,数千年来,中国中医养生医学和治疗医学同步发展,和西医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千秋。中医学天人合一、保健养身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治未病”中大有可为。

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干预,降低医疗费用,让人人享有健康,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已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转变。通俗地说,就是医学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

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和养生、康复、保健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为创新中国特色的医疗健康保障之路指明了方向。

另外,伴随我国“老龄化时代”到来,如何保证数量不断增长的老人能够享受建康快乐的生活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已近两亿人,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速度增长不是一般的快。

中医药的养生方法在老年康复保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在政府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工作中提供有力的帮助,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中医“治未病”已不单单是医学,而是一项公共卫生事业,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公民健康工程。与国情、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体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不光只有中医药人员和中医药行业,社会各行各业及全体公民都应该共同参与到这一系统工程中来。将中医药和谐健康的理念播撒开来,化解人们面对疾病的种种焦虑,健康生活。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