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秦诏版》,俺把“长安十二时辰”甩了!

 攸州刀郎 2019-08-25

    《秦诏版》为长方形,长10.8cm,宽6.8cm,厚0.4cm,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钻有四个小孔,是供人们将其固定时钉钉子用的,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赢政)执政时期。其正面是以秦小篆铸成的,字体大小0.9厘米,竖五行、横八行、上下、左右结构整齐,阴文书刻40字,即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石开临 《秦诏版》

    《秦诏版》为秦代篆书刻版,以小篆文字刻于金属薄版上,一般为直接刀刻而成,所以线条刚劲细挺,随机生发,参差错落,一派天籁自然。它无论在史学还是书法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变大篆为小篆,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

    相传秦诏最初为李斯所书,但全国有数不清的权量,所以很难说其铭文出自一人之手。加上官吏们对下级的意识决不如对天子那样恭敬,所以与《泰山石刻》相反,秦诏铭文中虽然也有严肃、工整的,但大多数纵有行,横无格,字体大小不一。更有率意者,出于民工手中,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但是,虽不合法度,今人看来却有天真烂漫、随势生姿之美感。

王镛临 《秦诏版》   

    也有人以为,诏版是因为时间紧迫、急就刻成,而这种随意是建立在高度的书、刻技艺上的率意,恣意之中见工丽,凝重之中见潇洒,决非草草而为,或许这就是后人青睐诏版之因。

朱复戡临《秦诏版》

    临写《秦诏版》,如果纯以小篆笔法,可能易失单薄,应该借鉴金文的笔法、字形,略加方整,驱笔如刀,稍兼草意,墨色自然变化,情趣乃出。但是,因为书家各自审美有异,其取向就不同了,所以在临摹上表现的法度、笔意、墨韵等各有千秋,至于,书家是否师其法而出己意,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还是让作品讲话吧!呵呵!

何应辉临《秦诏版》

许雄志临《秦诏版》

张继临《秦诏版》

曾翔临《秦诏版》

田九亭临《秦诏版》

杨祖柏临《秦诏版》

刘颜涛临《秦诏版》

吕三临《秦诏版》

刘新德临《秦诏版》

马公愚临《秦诏版》

罗振玉临《秦诏版》

吴湖帆临《秦诏版》

    胡小石《书艺略论》中言:“凡用笔作书之线条,必须有血肉,有感情。易言之,即须有丰富之弹力。刚而非石,柔而非泥。取譬言之,即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不可如汤锅烂煮之面条。如此一点一画,始能破空杀纸,达到用笔之最高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