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朝佛像真伪及鉴定

 热带咖啡 2019-08-25

      386年拓跋氏建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史称北魏。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又为北齐和北周所代,直到581年隋朝统一全国。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北朝。
      北朝佛像的样式变化最为剧烈,也最为丰富多彩。由于石佛、铜佛有的刻有铭文,既有史料价值,又可成为断代的标准器。
1.北魏迁都前的佛像样式
      北魏佛像大致可分为迁都洛阳前和迁都后两期。迁都前的佛像一般多保留着较浓厚的西域和凉州地区佛像样式的影响,而凉州地区的佛像也是融合了印度西二北犍陀罗主任地区和印度本土马土拉(秣菟罗)的各种因素,并主要是接受了新疆于阗和龟兹两大系统的佛像样式而形成的。
      ①佛像为磨光式肉髻或分为数绺式,还有一种变形的涡卷式水波纹式发型是外来的佛发样式,螺发肉髻(马土拉系统)数量极少。
      ②大衣是通肩式的或袒右肩式,衣纹结构仍多呈U形或V形,线条隆起,中刻一道阴线。
      ③菩萨头挽高髻,戴冠,束冠的缯带向两外飘出。上身袒,下着裙。肩搭帔帛,太和时代的帔帛从两肩下垂于膝部然后上卷,以后又发展出帔帛交叉穿过一环。
      ④早期飞天是穿裙露足的,以后变为长裙飘舞,包裹双足不见。
      ⑤单尊铜造像有大莲瓣形光背,四足台座,四足面宽阔。

2. 北魏迁都后的佛像样式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将首都从平城迁都洛阳,汉化的风潮致使佛像造型也与迁都前大为不同,主要表现在:
      (1)佛像的发髻除磨光式和浅水波式外,山东地区多见螺发形的,面相趋于清瘦。
      (2)大衣除袒右肩和通肩式外,还流行南朝文人士大夫穿着的褒衣博带式大衣,大衣内着僧祗支和裙,裙带作结,大衣的右衣领往往搭于左手上。大衣的下部衣褶层层重叠,形成三四层。尤其是坐像、衣脚密匝匝,如曲水流波般垂搭于台座前,很有表现的魅力,日本称之为悬裳座。
      (3)菩萨尽管袒上身,但饰物增多,束冠的宝缯也安静地下垂,不再向两侧飘舞,帔帛更为宽肥,有时交差穿过一环,大裙飘逸宽肥,不似早期如紧身裤一样。

3.东魏、西魏的佛造像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魏据邺(河北临漳)为都城,西魏据长安为都城。
      西魏的佛造像风格可说是北魏晚期佛造像的余风,造像在风格上偏潇洒飘逸,佛和菩萨的面相较为消瘦;东魏佛造像的整体风格和佛的面相稍显丰满些。东魏和西魏立国不过十几年的时问,但也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特别是东魏佛造像在雕刻上更见功力,造型端正,技法纯熟,有不少精美之作流传于世。
4.北齐、北周的佛造像
     北齐的政治中心在邺(今河北临漳)。河北曲阳一带,因当地盛产白色大理石,这一带制作的石造像至今遗留尚多,突出的特征是:造像身躯突显,不过分强调衣纹的立体刻画,有的仅在大衣领口、袖口和裙与脚部交接的地方象征性地浅薄刻画出边际线。
      佛造像的面型多丰满圆润,五官起伏亦较小,身躯比例亦匀称适中,侧面看,身躯多显扁平,腹部突起,胸部平缓,以思惟太子、思惟弥勒像制作为多。还有双双站立或并坐的观音像,这种题材在以前是几乎看不到的。山东青州地区制作的石佛像也很有时代特色和I地方特色。   
      北周的佛造像与北齐佛造像的显著不同之处是:佛像多浑厚,一般呈头大身小,体驱略显笨重,面相丰满,宽额。菩萨的璎珞珠粒粗大,在腹前交叉于一环。石质上,北周时代产自长安一带的黄花石雕像很有地方特色,容易辨认。
5.近代伪造的云冈、龙门样式石佛
     交脚菩萨像一般是表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中等待在生龙华树下成佛前的姿态。半跏思惟像则多表现释迦成佛前身为太子时在菩提树下思索人生哲理的情景,有时也用来表现弥勒在天宫的样式,并不固定,要根据题记或此像在石窟及造像碑的位置来判断,一般可统称半跏思惟菩萨像。
      由于此两种样式的石佛适合了外国人的趣味,可善价而沽,伪品颇多,从清末到民国都有仿造,时至今日仍堂而皇之地在欧美各国博物馆、著录在各种文字的图录中,无人加以辨别。
      这些伪作乍看上去似乎是有所本,大致是依据云冈石窟及龙门石窟两种样式而来的,尤其以龙门石窟样式为常见,但稍加推敲,便可发现伪品的一些规律性。
      龙门石窟的交脚菩萨像集中于古阳洞、莲华洞,魏字洞内也可见到,这些洞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至孝明帝时代(516~528)所开凿的,为龙门石窟北魏时期开凿的盛期,前后约35年。根据题记可知,龙门石窟中这些北朝时期的交脚像统统称为“弥勒菩萨”,其他样式的佛像还未见有称为弥勒菩萨的。
      由于龙门石窟的佛像现多已身首不全,根据海外流散的佛像及残痕可知,龙门石窟初期的交脚菩萨多戴莲华宝冠,宝冠呈倒置梯形,上面刻有莲瓣纹,菩萨袒上身,帔帛在肩部呈三角巾形,有的在腹部相交成结穿过一环,也有在腹部交叉无环,然后上卷搭于手臂。菩萨两侧往往有两个狮子,昂首开颌,姿态有力。

      洛阳市出土的菩萨头,戴高冠,上饰飞天,发际线呈尖拱形,眉毛高挑,眼细长,鼻头尖锐,嘴角上挑,呈笑容,脸型瘦长,这种类型的头像在古阳洞南北壁上多可见到。
      根据以上龙门型菩萨造型规律,可将国外博物馆收藏的数尊伪造的龙门型交脚菩萨像,试加分析:
      这些伪造石雕,均戴梯形高冠,有的冠饰含糊不清,没有细致刻画,仅大体做出个方柱形而已。对照流散国外莲花洞菩萨头像及洛阳出土菩萨头部可看到,此种样式冠饰或作成数组莲瓣形或雕饰飞天,并非千篇一律地简单套用四方楞形冠。
      伪造交脚像的脸型五官也明显地呈程式化,脸型瘦消,双眉过分高挑几乎成直角形,此期龙门造像脸部虽偏瘦,但还有骨肉感,并非如此过分尖瘦。双眉的高挑也自然生动,不似伪品过分高挑,缺乏变化。
      此外手脚的刻画也不精彩,含糊不清,衣纹也绵软无力,缺乏动态感和有力的刀法,线条绵软。狮子也如是,石窟中的狮子动态极为遒劲有力,线条挺拔。伪品的狮子动态表情柔驯,如叭儿狗一般,刀法亦绵软,第1件的狮爪成几组球形,臃肿无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鉴别要点是:伪造的石雕菩萨,其脚部刻画的是侧面,如弯弓一般,虽≤略刻出脚趾,但也似是而非。但实际上真品交脚像脚部基本上是呈正面表现的,多数能看五趾。伪作者由于乏于技艺,只能以侧面手法表现脚部,细看技法拙劣,脚趾不分。
      有时候,仅凭双脚的造型样式及双脚问是否有莲花纹就基本上可以判断真伪了。如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半跏思惟像,那脚部拙劣的侧面表现和瑞士:瑞特保格像的脚部如出一辙,很可能出自同一位“大师”之手,甚至直至今天,新生产的伪品依然承袭20世纪初的表现脚部手法不变,颇为可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