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球”为啥广受宋朝人好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机械原理

 思明居士 2019-08-25

在古代,有这样一种“球”,虽然像足球一样通体浑圆,但是却更加娇小,它就是香球。香球又名“香毬”,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金属材质的香具,能够“置之被中,而火不复无”。唐时期流通于皇宫后妃及宗室贵胄中,宋、元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是古代中国人智慧机巧和生活情趣有机结合的产物。

“香球”为啥广受宋朝人好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机械原理

1. 香球的原理

“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爱君心不恻,忧讶火常烧”,唐代诗人元棋的这首用香球的机巧结构暗喻恋爱中男女的诗文,经常被后世的学者用来称颂古代香球制作技艺的精湛,以及其所体现的高深的科技水平。根据史料考证,这尊与现代陀螺仪的万向支架原理相同的小小香球,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两世纪)就已经存在了,比西方的“卡丹环”早了近一千七百年

“香球”为啥广受宋朝人好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机械原理

香炉无论怎样在被子、衣袖中翻滚,其中的香火灰烬都不会泄露,但是焚香的烟气却能从镂空的金属外壳中渗透出来,其关键就在于如何使香炉的内层炉子保持“常平”。这就要从香球的结构谈起:香球外侧镂空金属壳的里侧是两个可以在三维方向转动的同心环,同心环再向里是盛放香料的圆形钵(炉子),香钵与同心环利用轴承机械相连,这样一个符合重力原理的构造,使得香钵能够保持位向不变,所以无论外侧怎样滚动,里侧都不受影响。

“香球”为啥广受宋朝人好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机械原理

2. 唐朝时期的香球——后妃贵胄文人的标配

唐朝的香球有铜、铁、金、银等多种材质,但是流传在世及近年出土的仅有银制香球。并且,除了“香球”这一名字,时人还以“香囊”、“衣香囊”称之,通过唐朝名僧慧琳和尚在《一切经音义》中对香囊进行释义:“按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玲珑圆作,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可知香囊即为今天所说的香球,这一点应与我们俗称的丝绸香囊加以区分。

“香球”为啥广受宋朝人好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机械原理

因为香球的制作工艺复杂,纹饰多为奇珍异兽、芝草蜂蝶等复杂花样,材质珍贵,属于奢侈品,所以唐朝香球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只有宫廷后妃、宗室贵胄等贵族才能使用。唐朝的香球尺寸很小,直径大多只有5厘米,功能也从熏香被衾扩大到了多种环境:

“香球”为啥广受宋朝人好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机械原理

1. 薰香衣物——在香球顶部增加挂链,挂在外衣上或拢在袖中随时熏香(见诗“平明小猎出中军,异国名香满袖香”);2.女子冬日暖手佳品——盈盈一握的香球内里有燃烧的香料,所以金属外壳成了最佳的导热神器,在冬日里用来暖手再惬意不过了;3士大夫聚会必备单品——唐诗《七老会诗》中写道“闲居同会在三春,大抵愚年最出群。霜鬓不嫌杯酒兴,白头仍爱玉炉熏…凿落满斟判酩酊,香囊高挂任氤氲…”,讲的是一群闲居的老人聚会,在家里用玉炉熏香饮酒,大家都酩酊大醉时,高高悬挂的香球扔在散发着氤氲的香烟。可见香球在文人间也有广泛的使用。


3. 宋朝时期的香球——宋人常用之

宋人爱香的程度较唐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焚香、插花、点茶”更是宋人的三件雅事。特别是宋朝的经济发达程度也远超唐朝,所以在唐朝时只有贵胄才能享用的香球,此时成为了有钱又有闲的宋朝人生活中的寻常之物。而且精于钻研的宋朝匠人们还开发出一种小型的香饼,这种“固态香水”香味悠然、淡雅,是很受欢迎的装饰品。

“香球”为啥广受宋朝人好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机械原理

宋朝的香球除了保留前朝的用途外,还开发出了其他的功能。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描写了宋朝女性乘牛车出游时,会让两个丫鬟手持香球在两边服侍,并且自己也会在袖中拢两只小香球,牛车走过的地方,“香烟如云,数里不绝”,连尘土都是香的。根据这段描述可以推测,宋朝的香球尺寸应该比较灵活,至少丫鬟手持的香球的体积要大得多。香球在宋朝还是男子迎娶新娘时的“彩礼”的一种,《梦梁录》中写道“至迎亲日,男家刻定时辰…各以执色,如花瓶、花烛、香球…前往女家迎取新人”,可见,香球已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了。

“香球”为啥广受宋朝人好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机械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