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90824六-问答-无为-单鞭-气功态

 青青CCB 2019-08-25



  问题一: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答:“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自老子《道德经》37章。

  道德经里话经过千百年的验证,都是朴实的真理。我们可以通过太极拳的实践很快验证这些道理是真实、准确、有效的。

  无为不是真的什么事都不做,而是不做错事(正确的事还是要做的,这是我们应该脑补的一句话)。

  太极拳推手中,遇到对方推拉,而直接本能地对抗就是这种“错事”,一旦做了“错事”,马上面对的就是失败,所以这种“有为”是要不得的,而应该避免,即要“无为”才更好。

假如真的只是不做错事,只能是败的慢一点而已,肯定不能实现“无不为”(不败,或成功)。所以,除了不做错事,还应该去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老子先生就把这句话省略了。
遇到对方的推拉,不直接抵抗,就是无为。同时,还要保持身体放松,思想放松,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这样就能变得更加稳定,对方推拉就更加困难了。甚至还能反败为胜,对方越发用力,越犯错误,他败的越快。
如何训练无为,达到无所不为?可参考“坎桩”、“离桩”的练习方法。

问题二:如何检验纠正“单鞭”式?
答:前辈的书籍和教学,是最高的“标准”。建议参考《王培生太极拳体用解》、《三十七式太极拳劲意直指》中关于单鞭的描述。
关于这一类问题,有这样一个思路,就是分别对照姿势当中身体的下盘、中盘、上盘的要求,这些要求基本都是类似的:
①两脚分清虚实(马步除外),鼻尖、膝盖尖、脚尖上下对正,即三尖相照。
②腰胯放松,有下坐之意,微收腹溜臀松胯,使大腿小腿发热发胀。
③上肢绝对不用力,一般都有大指或食指对正鼻尖的要求,头项正直,须领顶劲。
④思想放松且专注,用意不用力。
自我检验的标准就是体会身体轻松舒适,大腿小腿沉重发热发胀。
互相检验的标准就是试着推动手、肘、肩、身体,是否有不软不硬的弹性的掤劲。

问题三:气功态是什么,如何进入气功态,气功态与太极内劲的关系。
答:
钱学森先生最先提出“气功态”这个概念。
气功态是区别于清醒状态、睡眠状态的第三个状态,即:既不是清醒,也不是睡眠的状态。
老子《道德经》21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说的就是这种混沌的状态。这是一种特别的状态,具有特别的意义,沉浸在这种状态中,就能获得特别的“物”、“精”、“信”。
如何进入气功态呢:练气功、练太极拳都能进入气功态。身体放松,思想放松,凝神专注,这些是练气功和练太极拳共同的方法。
太极拳内劲就是用意而激发内气,引导内气滋润全身而产生内劲的过程。内劲产生的状态,就是一种“气功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