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癌症治疗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过度治疗,说起来很容易,而现实中确实有很多病人被过度治疗了,也难怪有人说1/3的病人是被治死的。什么是过度治疗呢?参照以往的临床数据、病例,治疗的结果还不如不治疗,病人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获益,治疗花费也是衡量过度与否的另外一个指标。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病人因客观因素而无法避免被过度治疗。比如化疗,很多人不敏感、或者敏感性不大,是否化疗?结合以往的临床数据(共识、指南)根据癌症分期及一些高危因素而选择治疗方案,这样就有一部分病人治疗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很差,就成了过度治疗,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哪些病人有效、哪些病人无效? 还有一些由于治疗不规范而造成过度,大多早期癌症手术后不需要辅助治疗,一些医生、病人要“巩固疗效”而进行了化疗,而临床资料显示许多早期病人化疗和不化疗的生存获益没有差别。比如非小细胞肺癌ⅠA期一般是不推荐辅助化疗的,也不行靶向等其它辅助治疗,不论有没有脉管侵犯等高危因素,而ⅠB期有高危因素(脉管/神经侵犯、分化差等)是“考虑”化疗,很多国内医生是不推荐化疗的。
还有些病人已到了临终前姑息治疗阶段,简单地说以人不难受、舒服为原则,包括治疗也是这种目的。插管、升压、输血、输蛋白等强烈治疗来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病人很痛苦,大多时候也延长不了多少时间。国际上对待这种情况是不刻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也不随意缩短病人生命。
再是治疗建议找专科医生,非专科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可能不全面,甚至偏差,有些医生年龄确实不小,不专业也就不要随意下结论、定方案,影响的是病人生命。大多医生是不反对病人寻求第二诊疗方案的,也可综合意见而定。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
|
来自: 金三vyvfvailib > 《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