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大才女,早年享尽荣华富贵,晚年却被活活冻死,结局实在悲惨

 江山携手 2019-08-25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的标题是《金缕衣》,也叫《金缕曲》,读过《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的人,想必一定知道,在书中,这首是放在末尾的,作者是唐代的歌姬杜秋娘。然而,在《乐府诗集》中,指明这首诗是李锜创作的。甚至,还有一个版本,《全唐诗》表示这首诗是无名氏所作。

其实,在北宋人所编的《唐文粹》中,能查出几分端倪。在杜牧的《杜秋娘诗并序》里头,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在句子下面就有注:“劝君莫惜金缕衣… …李锜长唱此词。”

从这段话的“与唱”两字和注就能猜出,李锜是唱这首诗的人,杜秋娘也多少参与了这首诗的创作,但是,他们都不一定是作者。因此,是谁创作的此诗无从查起,只能著为无名氏。但是,后世许多人还是将这首诗归入了杜秋娘的作品中。

现今,这首诗是不是杜秋娘亲自所写,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这首诗,与她的传奇一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么,杜秋娘到底是怎样一个传奇的女子?

在杜秋娘还没有成为一代歌姬的时候,她不叫杜秋娘,而是杜丽。虽然,这名字很是普通,但俨然掩盖不住她那漂亮的五官。其实,她的出身很卑微,母亲是个南京官妓,后来,与一个姓杜的官员相好,怀上了杜丽。

母亲本以为能够母凭子贵,谁知孩子一生下来是个女孩。姓杜的一看到她是个女娃,二话不说便把她母亲抛弃了。杜丽的母亲由于找不到好人家托养,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孩子回南京妓院,杜丽的童年就是在那里长大的。

她这样卑微的身世,长大后,最终还是免不了沦落风尘。

因此,才十几岁的她,就去了江南一带,并换了个新的名字——杜秋娘。

但是,她和那些青楼女子有些不一样,她天资聪颖,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还会写诗作曲,有几分女诗人的气质。

十二三岁的年纪,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这个年纪能带来很多美好的初体验,就像花开了一样,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秘密,非常有活力。然而,杜秋娘身上却没有这些女子该有的特点,因为,这卑微的出身,她早早就想好了要如何规划自己的一生。

在刚懂事没多久的时候,她就早早的加入到了乐班之中刻苦练习。在别的女孩正享受着父母的宠爱,或者幻想着嫁个如意郎君的时候,杜秋娘想的不是这些,而是想着要怎样才能在乐班里做大腕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不会为吃饭穿衣而犯愁。

所以,她在学习诗词音律上,比其他人还要拼命,一个音律不对就反复改十遍,甚至几十遍,直到这首歌能唱到人心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她作曲填词的歌曲开始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很快在江南一带传开了。达官显贵们都慕名前来,挤破头要为杜秋娘打call,挣送缠头都是基本操作。

在轻舞曼妙的水袖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两年。

这一年,杜秋娘已经十五岁了,褪去了婴儿肥的稚嫩,出落得更加明媚动人。也就是这一年,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也就是她的第一次婚姻。李琦和杜秋娘的初见,没有那么浪漫,可以说是一段忘年恋。

在野史记载上,李琦只是作为一个镇海节度使的财阀,花重金买下了杜秋娘,将她带入府中为自己歌舞。其实,李琦的府上已有不少歌伎,然而,大多数只会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当然,除了杜秋娘。

在一众歌伎中,她是一个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姑娘,不但能唱会舞,还会撰诗填词,即兴发挥谱一段小调儿都可以,李琦对她是越来越欣赏了。杜秋娘是个聪明人,早就察觉到李琦对自己有种不一样的感觉,经过认真思考,酝酿了几日情感,亲自谱写了一曲《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后来,在一次宴会当中,她声情并茂的演唱给李锜。李锜其实已过年过花甲,然而,在听到杜秋娘演唱的这首断肠诗后,抬头一看,眼中只见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载歌载舞,心里不知何时,又燃起了青春的热焰。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毫不犹豫的一伸手,将这朵含苞欲放的花儿摘下了。没错,他做了一个决定:要把杜秋娘收为侍妾。很快,李锜与杜秋娘成了一对忘年夫妻,旁人都以为他们婚后的日子,就像黄昏恋那样淡淡如水。

但是,恰恰相反,李锜对她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热情。不管怎样,在春花秋月中,这对老夫少妻还是度过了许多甜蜜的时光。杜秋娘能嫁得一财阀也算得上是幸运的,但是,如果仅从情感上来说,她可能是不幸的。

因为这曲子,杜秋娘在没有任何爱情准备的情况下,毫无预备的就这样进入了她的第一次婚姻,成了一只笼中的金丝雀。

几年后,朝廷发生了重大事件,唐宪宗登基了。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扭转国内藩镇割踞的离散形势。其实,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就不再如以往繁盛,于是,各方节度使都逐渐脱离了中央的掌控。唐宪宗意识到有必须要采取强制手段,好削减节度使的权力。

李琦享受惯了军政财权,对唐宪宗的决定自然是十分不服的,于是,他就动用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了。然而,他还是敌不过朝廷大军的镇压,叛军落败了,他自己也在战乱中被刺杀。李琦死了,他的家眷也好不到哪里去,只要是年纪正轻的,统统都被充入宫廷为奴。

杜秋娘也是其中一个。

正是因为入宫,成了杜秋娘的人生第二个转折点。

其实,第一个转折点,可以说是她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一个好结果,但是,这第二个转折点,是她不曾料想到的。只能说,人生的际遇有时候就是这么难以捉摸,她没能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乐奴,居然是在皇宫内苑中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她的挚爱就是唐宪宗。

杜秋娘第一次见到唐宪宗,是在一次宴会上。

她侍奉的对象从以往的中年人换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说没有对他倾心那是假的,可是,内心还是有几分恨意。如果不是因为他,这平静安稳的日子还能继续过下去,然而,现在却只能在皇宫里随波逐流,她自己的人生都由不得自己主宰。

她第一次侍奉皇帝,内心有些忐忑,自然,也没有什么心情能创作出新的词曲。眼看宴会就要开始了,思考再三,决定还是再唱一曲《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知道是不是这首曲子有魔力,原本被国家政事搞得焦头烂额的唐宪宗,只是一听,莫名的觉得少了些烦躁,只是静静地看着载歌载舞的杜秋娘,她是如此明艳,又不失雅洁,在众佳丽之中她的气质是独具一格的。

一曲下来,唐宪宗完全被她迷住了,内心产生了要纳她为妃的想法。

唐宪宗和秋妃的爱情,像极了唐玄宗和梅妃,但是,唐玄宗在深爱过梅妃之后,还是爱上了其他女子——杨玉环。而唐宪宗对秋妃是专一的,在见到她之后就此沦陷了一生。

杜秋娘从成为秋妃开始,一直都受着这位皇帝的宠爱。

国家日趋昌平,宰相李吉甫好心建议皇帝该选天下美人几个,以充实后宫人数。但是,唐宪宗是这样回答的:“李元膺曾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一一可见,我还有何求?”

唐宪宗的深爱,终于融化了秋娘的心,也许是漂泊太久了,她迫切需要一个宽阔的肩膀度过安稳的日子,所以,她也就渐渐地对唐宪宗敞开了心扉。

皇帝对秋妃的宠爱,一宠就是几十年,没有对其他女子有二心过。

杜秋娘是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知道得到皇帝的专宠是会遭他人的闲话的,在拴住皇帝的心的同时,她也劝告皇帝莫在儿女情长当中沉迷,这可以说是非常深明大义了。不仅如此,她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唐宪宗出谋划策,也偶尔会化身为唐宪宗的机要秘书处理政务。

夫唱妇随,也莫过于此了吧。

杜秋娘对于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满意的,不会被别人当做一个玩物,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能有用武之地。她很喜欢这样的交相辉映,相扶相持,满心觉得,只要两人齐心努力,定能拽住大唐的颓势,恢复往日的繁荣,然后,在宁静的晚年里白首偕老。

然而,这只是她的一个愿景,很难成真。

元和十五年,宫墙里新春的花灯还没来得及摘掉,唐宪宗在中和殿上不明不白的驾崩了,年仅四十三岁。关于唐宪宗的死因,有的人说是唐宪宗长期服食金丹,药物过量才中毒死亡的;有的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早日就像蓄意谋害皇帝,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查出真相来。

由于,当时的朝中宦官势力庞大,也没有人敢一直追查下去。

宪宗驾崩之后,年仅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继位为唐穆宗,然而,这个皇帝完全没有一个皇帝该有的样子,他整日只沉迷于声色犬马,不到三十岁就一命呜呼了。再之后,才十五岁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和上一个皇帝一样,也是成天只知道打猎玩乐。

只是,这次唐敬宗驾崩的速度快了一点,不久就在宫外遇刺身亡了。

在这十年未满的时间里,唐王朝的君主换了一个又一个,也没再遇到像唐宪宗那样的好皇帝。不过,在此期间,秋妃一直照顾着唐宪宗的小儿子李凑,虽然,他不是自己的亲身骨肉,但秋妃还是将毕生的母爱,都倾注给了这个孩子。

那么,为何这些帝王在位的时间都太短?

对此,秋妃不是没有疑问,后来得知这些帝王的惨死都是宦官所为,现在的皇帝居然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她实在忍无可忍,决定给宦官们颜色看看。为了能让朝廷恢复正常,她私下找到宰相宋申锡,一起密谋除掉这些祸害。

第一个除掉的宦官便是王守澄,他的权势最大,只有消灭他,她才能保证李凑的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也就能让这个孩子继位做皇帝。然而,终究还是事与愿违,朝廷之中宦官的耳目众多,她想的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行,就被泄露了出去。

好在,也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他们也不好对秋妃一行人严加处置。

但是,最终李凑还是被贬为庶民,宋申锡也被谪为江州司马,杜秋娘自然也没躲过这一劫,被削籍为民,放归家乡,结束了她荣耀繁华的日子。

红颜薄命实堪悲,况是秋风瑟瑟时。

深夜孤灯怀往事,一腔心事付阿谁?

走在回乡的路上,杜秋娘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发觉如今自己已不再年轻,鬓边也有了几缕白发,而曾经最爱惜自己才貌的两个男子,也已在时光中渐渐远去了。她最后悔的一件事,大概就是没能为他们生下一儿半女,惊觉到这半生的荣宠就像大梦一场,醒来后便是曲终人散了。

她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用精彩纷呈、命途多舛,似乎都不能很好的形容。只能这样说,她只是在乱世中,踏实走了一遭自己的幽径,仅此而已。当年,曾穿着金缕衣的秋妃,如今,却是身穿素服,看起来就是一位很平凡的老妇人而已了。

最终,为了生存,她只能在从邻人那里借来了织机,在织机上静悄悄地纺织着一生的哀怨。或许,在纺织的时候,这位老妇人也会悠悠哼起那首她吟唱了一辈子的《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痕捻止箫吹。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 ...

此诗叙述了杜秋娘一生的坎坷命运,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叹。全诗一百一十二句,可分两部分:从开头到“夜借邻人机”为第一部分,写杜秋生平,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中又有抒慨;从“我昨金陵过”到末尾为第二部分,着重抒写诗人由杜秋生平而生发出来的感叹,但是,在抒情中也有叙事。

直到公元835年,那是一个冬天,南京突然发生了兵变,全城都遭了殃。四十四岁的杜秋娘为了躲开战乱,不得不离开家乡,最终,还是冻死在了玄武湖畔。年少追梦,几许闲愁,几许闲愁,几许踌躇。 一指流沙,时光转眼瘦。一场浮生,一场悲欢,美如烟花易逝,风儿伴以呜咽,冷了夜,白了雪,覆盖了杜秋娘美丽的一生。

人生韶华易逝,任何人都只能有一次青春,所能做的就是牢牢把握住一段花开的时间,哪怕哭过笑过、累过疼过,至少能在一切渐渐远去时,还能有那段无可替代的岁月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