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艺术而言,大家都能欣赏与喜欢的,能免俗吗?但如果能欣赏、理解该艺术的人太少,那意义又何在?

 timtxu 2019-08-26

自抽象艺术诞生之后,人们对艺术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明明是奇形怪状、丑陋无比的东西,却偏偏要说是“以丑为美”,问题来了:对于艺术而言,大家都能欣赏与喜欢的,能免俗吗?但如果能欣赏、理解该艺术的人太少,那意义又何在?

欣赏与喜欢、理解艺术的人

刚开始艺术是没有高雅与低俗之分的,后来因为某些因素,某些人提倡艺术需要“创新”,从而导致低俗的艺术也出现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创新是毫无章法的,胡来的,低俗也就在所难免了;对于艺术而言,大家都能欣赏与喜欢的,就能免俗(避免低俗的艺术作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人的审美能力有高有低,其中,审美能力低的人,看什么都认为是好的,分辨不出“高雅与低俗”,但是,审美能力高的那部分人喜欢的艺术,没有审美能力的人同样也会喜欢,审美能力低的人喜欢的艺术,审美能力高的人就肯定不会喜欢了,

值得注意了,没有审美能力或审美能力低下的人欣赏艺术完全是盲目跟风的态度,这样的人只是占少数,但如果能欣赏、理解该艺术的人太少,艺术就没意义价值了,(像梵高那样到了后期才有价值的艺术少之又少)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很多极少数人能欣赏、理解的艺术,

比如,行为艺术、书法中的“丑书、俗书、乱书”,诸如这些低俗的艺术形式也只是那些没有审美能力及审美能力低下的人才会“理解”,他们认为这是艺术的个性、艺术的创新,其实,毫无价值可言,充其量就是小丑做戏,娱乐而已。大多数人都是有审美能力的,毕竟艺术发展了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依然是存在的,人们在欣赏艺术时,是会作比较,从而优胜劣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