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壶仙给大家介绍中国饮茶历史的发展 1.远古时期 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采下嫩枝,先是生嚼嫩叶,随后将鲜叶加水煎煮成汤汁饮用。 2.春秋战国 人们将茶叶、葱、姜、陈皮、茱萸等加水煎煮成茗粥或做成茗菜。 3.秦汉年间 茶叶在蜀地作为一种饮品并开始推广,茶叶开始商品化。 4.魏晋南北朝 饮茶之风迅速推广,茶在南方成为士大夫的普遍饮品。 5.唐代 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事大兴”,唐代茶业由此日益兴盛,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础。同时,茶叶由僧侣传至海外,茶文化开始外传。 6.宋代 茶叶中心开始南移,建茶崛起。建茶是指广义的武夷茶区,即今闽南、岭南一带。 7.元代 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提高,元朝出现了机械制茶,大大提升了制茶效率。 8.明代 茶叶逐渐由饼茶转为以散茶为主,茶叶炒制技术向新阶段发展。 9.清代 茶叶种类开始多样化,除了绿茶外,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红茶、花茶等相继出现。同时,中国茶文化在海外进一步传播。 10.现代 现代饮茶方法以泡饮、茶饮料等为主,但某些少数地区仍保留生吃、煮饮的方式。 泡茶方法的演变 1.煮茶: 无论是神农用开水煮茶的传说,还是陆羽在《茶经》中提到的煮茶、煎茶理论,茶叶最开始出现时,是被人们煮着喝的。“菊香篱下煮秋茶”,几个长袖长衫的文人骚客坐在散发着菊香、茶香的篱笆下,围观着炭火上咕咕的秋茗,别有一番风味。直到今天,在内蒙古一带的牧民生活中,煮奶茶仍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半茶半饮:随着人类对茶认知的不断加深,西汉时期,茶已不仅仅是解毒药品,开始成为饮品或待客之饮。只不过当时的茶饮只能算是半茶半饮,即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后,才自饮或待客。 3.泡茶:隋唐时期,“半茶半饮”开始被单品茶叶取代,即人们煮茶时只放茶叶,不再加入陈皮、当归之类的药材。到了明清时期,散茶逐渐取代了团茶、饼茶,用开水泡茶取代了煮茶。由此,茶叶完成了从煮茶到泡茶的演变历程。 4.现代的茶饮变体:今天的茶叶品种越来越丰富,饮用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七大茶系外,还出现了茶叶的现代变体:速溶茶、冰茶、液体茶以及各类袋泡茶,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还有保健茶、花草茶、鲜果茶等很多新鲜的茶饮,既有保健功效,也不乏漂亮的茶色、诱人的茶香,成为都市时尚族的最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