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纪五十(三)-- 韦皋镇蜀  

 zqbxi 2019-08-26
  韦皋字城武,京兆人。大历初年,从建陵挽郎任上调补为华州参军,累官被授为使府监察御史。宰相张镒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上奏荐举韦皋为营田判官,得任殿中侍御史,临时署理陇州行营留后事务。
  建中四年(783),泾原节镇的军队进犯京师,德宗临幸奉天,凤翔兵马使李楚琳杀死张镒,率凤翔府城叛变,归附于叛臣朱氵此,陇州刺史郝通投奔李楚琳。在此之前,朱氵此从范阳入朝任职,命甲士随从自己入京;后来朱氵此任凤阳节度使,罢职以后,留下范阳的五百名士卒戍守陇州,而由原朱氵此部下旧将牛云光督率他们。这时朱氵此既已率叛军包围奉天,牛云光便假托有病,请求韦皋担任统帅,而暗中策划叛乱,准备擒获韦皋前去投靠朱氵此。韦皋的部将翟晔探听到了这件事,报告韦皋预做准备,牛云光知道事情泄漏,便率领他的兵卒投奔朱氵此。行至..阳,遇见朱氵此的家奴苏玉正要到韦皋那里去,苏玉对牛云光说:“太尉已登上了皇帝宝座,派我持诏书前去任命韦皋为御史中丞,你可率兵返回陇州。韦皋如果接受任命,就是我们的人;如果不接受,他不过是个书生,可以算计他,事情没有不成的。”牛云光便掉转旗号迅速奔赴陇州。韦皋迎上去慰劳他们,先接纳苏玉,受了伪诏,才问牛云光道:“当初不告而别,现在又回来,这是为什么呢?”牛云光说:“原先不了解公之心意,所以偷偷离去;知道您有新的任命,现在才又回来。希望和您一道尽力奠定功勋,同生共死。”韦皋说:“好呀!”又对牛云光道:“肩负重大使命的人若不怀欺诈,就请交出武器甲仗,使城中的人免去畏惧、怀疑,方可入城。”牛云光把韦皋当作书生,而且认为他这番话可信,便将弓箭、兵器、甲仗尽数交出,韦皋接收之后,便让他的军队进城。次日,韦皋在郡府屋舍中设宴犒劳苏玉、牛云光的士卒,在两边廊下埋伏了甲士,酒过一巡,伏兵齐起,将叛军全都杀死,砍下牛云光、苏玉的脑袋以示众。朱氵此又派家奴刘海广前去任命韦皋为凤翔节度使,韦皋斩了刘海广和他的三个随从,留下一个让他回去向朱氵此报信。于是皇上下诏任命韦皋为御史大夫、陇州刺史,设置奉义军节度使以表彰他。韦皋派遣他的堂兄韦平和韦..相继进入奉天城,城中的人闻知韦皋有武备,士气倍增。
  韦皋在庭中筑起高台,涂抹牲血,与将士们盟誓道:“上天不怜恤百姓,国家多难,叛臣伺机盗占宫廷,而李楚琳也煽动凶徒,攻陷城邑,所施残酷暴虐,延及本使,既然不能侍奉皇上,又怎能体恤百姓。我因此心情愤激,没有安宁的闲暇,誓和大家一起竭诚拥戴王室。凡是和我一起盟誓的人,同心协力,顺天行事,扫除顽凶,先祖在天之灵,必会在幽冥中赞赏。言辞诚信则志同道合,正义相感则心齐力协,粉骨碎身,决不回头。若有改变心志的,神灵将击杀他,祸及子孙,决无族类遗存。皇天后土,当验证此言。”又派人到吐蕃求援。十一月,加授检校礼部尚书。兴元元年(784),德宗返回京师,征召韦皋为金吾卫将军。不久升为大将军。
  贞元元年(785),韦皋官拜检校户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使,以替代张延赏。由于云南蛮族部众数十万与吐蕃和好,吐蕃人入侵,必以蛮族人作为先锋,贞元四年(788),韦皋派遣判官崔佐时进入南诏蛮,劝说令他们归顺王化,以脱离对吐蕃的依附。崔佐时到达蛮国羊咀咩城,其国王异牟寻欣然接待,崔佐时代表朝廷请他们同吐蕃绝交,派遣使臣向朝廷进贡。当年,韦皋让东蛮首领骠傍、苴梦冲、苴乌等相继入朝。南蛮自..州陷落后,成为吐蕃的臣属,继绝朝贡前后共二十余年,到这时又重新通好。
  贞元五年(789),韦皋派遣大将王有道挑选精兵进入吐蕃境内,和东蛮一起,在从前..州的台登北谷将吐蕃的青海、腊城两节度打得大败,斩杀二千人,生擒笼官四十五人,那投身崖下深谷而死的不计其数。吐蕃将领乞臧遮遮是吐蕃的一员勇将,长期成为边患,自从擒住乞臧遮遮之后,吐蕃的城邑栅寨没有不投降的,几年之内,终于收复了..州,韦皋因战功而被加授吏部尚书。贞元九年(793),朝廷修筑盐州城,因为担心遭吐蕃偷袭,便下诏命韦皋出兵牵制吐蕃。韦皋便命令大将董面力、张芬从西山出兵到达南道,攻破峨和城、通鹤军。吐蕃的南道元帅论莽热率兵前来援救,又被击败,被杀死杀伤了几千人,焚毁了定廉城。一共铲除堡栅五十余处,韦皋因功而晋封为检校右仆射。韦皋又招降、安抚西山羌蛮的女、诃陵、白狗、逋阻、弱水、南水等八国的酋长,入朝进贡。贞元十一年(795)九月,韦皋被加授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兼云南安抚使。贞元十二年(796)二月,就地加授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三年(797),收复..州城。贞元十六年(800),韦皋派将领出兵,多次在黎州、..州击败吐蕃的军队。吐蕃大怒,便进行大规模搜索、检查,修筑堡垒,建造舟船,图谋入侵,韦皋将其全都挫败。这时吐蕃酋帅兼监统曩贡、腊城等九地节度使婴,笼官马定德,以及他的八十七名大将率领整个部落前来投降。马定德有谋略,熟知兵法和山川地形,吐蕃每次用兵,马定德常常乘坐驿车前往计议军事,吐蕃军中诸将都向他禀报既定方案;至此,他才因骚扰边境违犯律令,惧怕罪罚而归顺朝廷。
  贞元十七年(801),吐蕃在昆明城所管领的磨些蛮又有一千多户投降。吐蕃的君长因其部众溃散,便侵犯北方的灵州、朔州,攻陷麟州。德宗派遣使臣到成都府,命令韦皋出兵深入吐蕃境内。韦皋便命令镇静军使陈洎等率领一万名士卒从三奇路出兵,令威戎军使崔尧臣率一千名士卒从龙溪石门的路南出兵,维州、保州二州兵马使仇冕及保州、霸州二州刺史董振等率二千士卒直趋吐蕃的维州城中,北路兵马使邢王此等率四千人直趋吐蕃的栖鸡、老翁城,都将高倜、王英俊率四千人进军原松州,陇东兵马使元膺的士卒八千人由南道的雅州、邛州、黎州、..州一齐出击。韦皋又命令镇南军使韦良金率领一千三百人后续跟进,雅州经略使路惟明等率兵三千人直趋吐蕃的租、松等城,黎州经略使王有道率军二千人渡过大渡河,深入吐蕃境内,..州经略使陈孝阳、兵马使何大海、韦义等,以及磨些蛮、东蛮二部落的酋长苴那时等的兵卒四千人进攻昆明城、诺济城。从八月出兵入吐蕃,到十月击破吐蕃军队十六万,攻下城邑七座、军镇五处,有民户三千,生擒敌兵六千人,斩首万余,于是进攻维州。援军两度来到,转战千里,吐蕃军连连战败。这时吐蕃进犯灵州、朔州的部众被调南下,吐蕃君主派遣论莽热以内大相之职兼任东境五道节度兵马都群牧大使,率领各部族混编的队伍十万人来解救维州之围。蜀州军一万名士卒占据险要设置伏兵以等待吐蕃军,先派出一千人前去挑战。论莽热见我军人少,便率领全军追击。我军伏兵齐出,攻其不备,呐喊声犹如惊雷,吐蕃军不战自溃,我军生擒论莽热,俘获其十万名士兵,杀死一半。这年十月,韦皋派人将论莽热献交朝廷,德宗数落他的罪状,然而释放了他,赐给他在崇仁里的府第一座。韦皋因战功而加授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
  顺宗即位之后,加授韦皋检校太尉。顺宗长期患病,不能临朝听政,宦官李忠言、侍棋待诏王叔文、侍书待诏王亻丕等三人干预国家大政,大小事务均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处理。韦皋便派度支副使刘辟私下拜谒王叔文说:“太尉派我向足下表示诚意,如果能够使太尉总管剑南三川,必有重谢;如果不留意此事,也会有回报的。”王叔文大怒,打算杀了刘辟以警告效法者,韦执谊坚决劝止了他,刘辟便偷偷离去。韦皋知道王叔文不随和人情,又知道他与韦执谊有嫌隙,自认为大臣可以议论国家大政方针,便上表请求皇太子监理国政,说道:“臣听说国君上则承继宗庙,下则镇抚百姓,要永远强固而无止境,没有比储君更重要的了。听说皇上因先帝灵柩尚未安葬,哀痛过分,心中操劳万种机务,估计十天半月之中,不能完全康复。皇太子智慧的资质已经成熟,美好的声誉日渐传扬,四海之内的人心,确实仰赖于他。恳望暂令皇太子监督、执掌国政,以待皇上圣体痊愈安康,以免每日万般事务积压、滞留。”又上书给皇太子说道:
  “殿下体现着重黎的盛德,身当储君的重任,所以能使国家昌盛,万方稳定,天下之安危,系于殿下一身。臣身居将相之位,立志匡扶社稷,先朝之奖掖知遇,我早已承受恩顾。人臣之本分,在于知则必行,希望报答皇上眷顾之恩情,完全献出忠诚之心志。臣俯首以为,圣上承继伟业,英明睿智,仰慕先朝,心存先道。居丧之际,始将政务委托给大臣,但偶然未托付给有德之人,参与决策多有损于国政。如今群小得志,败乱纲纪,官员仗着权势升迁,政令由着感情修改,结成私党,蒙蔽圣上。提拔的心腹之人,遍布于朝廷的高位;暗中结纳圣上近臣,灾难就在萧墙之内。国家的财赋分散于权贵之门,君王的税收进不了朝廷府库,轻浮散漫无所顾忌,大小事务的处置皆随心所欲。财富流失,官员的升迁调动也失了规矩,先皇所摒弃罢黜的贪赃枉法之徒,都提拔到政府的要冲之位。以至于忠臣痛哭流涕,正人君子缄口不言,远近之人都感到痛心,人人知道不可行。臣担心奸雄乘此有利之机,阴谋动用武力,危及殿下之家邦,颠覆太宗的王业。臣追思太宗奔走操劳,辛苦创造的王朝,已将近二百年了,希望能延续千年万载,而一旦让王叔文这些奸佞之徒,侮弄朝政,为所欲为,眼睁睁地听任国家覆亡。臣每思及此,痛心疾首。切望陛下斥逐群小,委任贤良,怀着满腔赤诚,奉献书写于此。”
  太子以优宠的敕令答谢了韦皋。而裴均、严绶的笺表也接着送达,从此政柄归于太子,王亻丕、王叔文一党全被驱逐。这年,韦皋暴病而死,时年六十一岁,追赠太师,停止上朝五日。
  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加重征收赋税以确保按月向朝廷进奉,终于使蜀地财源空虚枯竭,时论对此颇有非议。他属下的官员积年升迁品级较高的,就上奏保举他们为属下州郡的刺史,或者再安排做府中幕僚,大多不让他们返回朝廷任职,大概是不想让他们向朝廷泄露自己的作为的缘故。因而刘辟便沿袭韦皋的旧法,图谋不轨以求取得三川,祸乱的发生,总是有来由的。韦皋之兄韦聿当时任国子监司业,刘辟与卢文若据有西川而叛变,韦皋的侄儿韦行式,早先娶了卢文若之妹为妻,所以此时韦皋不上奏朝廷。韦行式被收审下狱之后,其妻籍没入官,皇上下诏,令御史台追查韦聿,韦聿被捕下狱。官府认为韦行式之妻在远地,与其兄不通关节,不应当连坐,诏令韦行式之妻返回,并释放了韦聿。

唐纪五十(三)--   韦皋镇蜀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唐纪五十(三)--   韦皋镇蜀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臣愚谓宜罢诸道将士防秋之制,令本道但供衣粮,募戍卒愿留及蕃、汉子弟以给之。又多开屯田,官为收籴,寇至则人自为战,时至则家自力农,与夫倏来忽往者,岂可同等而论哉!又宜择文武能臣为陇右、朔方、河东三元帅,分统缘边诸节度使,有非要者,随所便近而并之。然后减奸滥虚浮之费以丰财,定衣粮等级之制以和众,弘委任之道以宣其用,悬赏罚之典以考其成。如是,则戎狄威怀,疆场宁谧矣。”上虽不能尽从,心甚重之。(解决方法,但上惰性极强,无法扭转)

    韦皋遣大将董勉等将兵出西山,破吐蕃之众,拔堡栅五十余。

    丙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董晋罢为礼部尚书。

    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三分皋所与书为信,皆达成都。异牟寻上表请弃吐蕃归唐,并遗皋帛书,自称唐云南王孙、吐蕃赞普义弟日东王。皋遣其使者诣长安,并上表贺。上赐异牟寻诏书,令皋遣使慰抚之。

    贾耽、陆贽、赵憬、卢迈为相,百官白事,更让不言。秋,七月,奏请依至德故事,宰相迭秉笔以处政事,旬日一易;诏从之。其后日一易之。(以文字代语言

    剑南、西山诸羌女王汤立志、哥邻王董卧庭、白狗王罗陀怱、弱水王董辟和、南水王薛莫庭、悉董王汤悉赞、清远王苏唐磨、咄霸王董邈蓬及逋租王,先皆役属吐蕃,至是各帅众内附。韦皋处之于维、保、霸州,给以耕牛种粮。立志、陀怱、辟和入朝,皆拜官,厚赐而遣之。

    癸卯,户部侍郎裴延龄奏:“自判度支以来,检责诸州欠负钱八百余万缗,收诸州抽贯钱三百万缗,呈样物三十余万缗,请别置欠负耗剩季库以掌之,染练物则别置月库以掌之。”诏从之。欠负皆贫人无可偿,徒存其数者,抽贯钱给用随尽,呈样、染练皆左藏正物。延龄徙置别库,虚张名数以惑上。上信之,以为能富国而宠之,于实无所增也,虚费吏人簿书而已。

    京城西污湿地生芦苇数亩,延龄奏称长安、咸阳有陂泽数百顷,可牧廐马。上使有司阅视,无之,亦不罪也。

    左补阙权德舆上奏,以为:“延龄取常赋支用未尽者充羡余以为己功。县官先所市物,再给其直,用充别贮。边军自今春以来并不支粮。陛下必以延龄孤贞独立,时人丑正流言,何不遣信臣覆视,究其本末,明行赏罚。今羣情众口喧于朝市,岂京城士庶皆为朋党邪!陛下亦宜稍回圣虑而察之。”上不从。

    八月,庚戌,太尉、中书令、西平忠武王李晟薨。(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冬,十月,甲子,韦皋遣其节度巡官崔佐时赍诏书诣云南,并自为皋书答之。

    十一月,乙酉,上祀圜丘,赦天下。

    刘士宁旣为宣武节度使,诸将多不服。士宁专制残忍,出畋辄数日不返,军中苦之。都知兵马使李万荣得众心,士宁疑之,夺其兵权,令摄汴州事。十二月,乙卯,士宁帅众二万畋于外野;万荣晨入使府,召所留亲兵千余人,诈之曰:“敕征大夫入朝,以吾掌留务,汝辈人赐钱三十缗。”众皆拜。又谕外营兵,皆听命。乃分兵闭城门,使驰白士宁曰:“敕征大夫,宜速卽路,少或迁延,当传首以献。”士宁知众不为用,以五百骑逃归京师,比至东都,所余仆妾而已。至京师,敕归第行丧,禁其出入。

    淮西节度使吴少诚闻变,发兵屯郾城,遣使问故,且请战。万荣以言戏之,少诚惭而退。

    上闻万荣逐士宁,使问陆贽,贽上奏,以为今军州已定,宜且遣朝臣宣劳,徐察事情,冀免差失,其略曰:“今士宁见逐,虽是众情,万荣典军,且非朝旨。此安危强弱之机也,愿陛下审之慎之。”上复使谓贽:“若更淹迟,恐于事非便。今议除一亲王充节度使,且令万荣知留后,其制卽从内出。”贽复上奏,其略曰:“臣虽服戎角力谅匪克堪,而经武伐谋或有所见。夫制置之安危由势,付授之济否由才。势如器焉,惟在所置,置之夷地则平;才如负焉,唯在所授,授踰其力则踣。万荣今所陈奏,颇涉张皇,但露徼求之情,殊无退让之礼,据兹鄙躁,殊异循良。又闻本是滑人,偏厚当州将士,与之相得,纔止三千,诸营之兵已甚怀怨。据此颇僻,亦非将材,若得志骄盈,不悖则败,悖则犯上,败则偾军。”又曰:“苟邀则不顺,苟允则不诚,君臣之间,势必嫌阻。与其图之于滋蔓,不若绝之于萌芽。”又曰:“为国之道,以义训人,将敎事君,先令顺长。”又曰:“方镇之臣,事多专制,欲加之罪,谁则无辞!若使倾夺之徒便得代居其任,利之所在,人各有心,此源潜滋,祸必难救。非独长乱之道,亦关谋逆之端。”又曰:“昨逐士宁,起于仓卒,诸郡守将固非连谋,一城师人亦未协志。各计度于成败之势,回遑于逆顺之名,安肯捐躯与之同恶!”又曰:“陛下但选文武羣臣一人命为节度,仍降优诏,慰劳本军。奖万荣以抚定之功,别加宠任,褒将士以辑睦之义,厚赐资装,揆其大情,理必宁息。万荣纵欲跋扈,势何能为!”又曰:“傥后事有愆素,臣请受败桡之罪。”上不从。壬戌,以通王谌为宣武节度大使,以万荣为留后。(周密得有些啰嗦

    丁卯,纳故驸马都尉郭暧女为广陵王淳妃。淳,太子之长子。妃母,卽升平公主也。

    德宗贞元十年(甲戌、七九四年)

    春,正月,剑南、西山羌、蛮二万余户来降;诏加韦皋押近界羌、蛮及西山八国使。

    崔佐时至云南所都羊苴咩城,吐蕃使者数百人先在其国,云南王异牟寻尚不欲吐蕃知之,令佐时衣牂柯服而入。佐时不可,曰:“我大唐使者,岂得衣小夷之服!”异牟寻不得已,夜迎之。佐时大宣诏书,异牟寻恐惧,顾左右失色。业已归唐,乃歔欷流涕,俯伏受诏。郑回密见佐时敎之,故佐时尽得其情,因劝异牟寻悉斩吐蕃使者,去吐蕃所立之号,献其金印,复南诏旧名;异牟寻皆从之。仍刻金契以献。异牟寻帅其子寻梦凑等与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

    先是,吐蕃与回鹘争北庭,大战,死伤甚众,征兵万人于云南。异牟寻辞以小学,请发三千人,吐蕃少之;益至五千,乃许之。异牟寻遣五千人前行,自将数万人踵其后,昼夜兼行,袭击吐蕃,战于神川,大破之,取铁桥等十六城,虏其五王,降其众十余万。戊戌,遣使来献捷。

    瀛州刺史刘澭为兄济所逼,请西扞陇坻,遂将部兵千五百人、男女万余口诣京师,号令严整,在道无一人敢取人鸡犬者。上嘉之,二月,丙午,以为秦州刺史、陇右经略军使,理普润。军中不击柝,不设音乐。士卒病者,澭亲视之,死者哭之。

    乙丑,义成节度使李融薨。丁卯,以华州刺史李复为义成节度使。复,齐物之子也。复辟河南尉洛阳卢坦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侵军政,坦每据理以拒之。盈珍常曰:“卢侍御所言公,我固不违也。”

    横海节度使程怀直入朝,厚赐遣归。

    夏,四月,庚午,宣武军乱,留后李万荣讨平之。先是,宣武亲兵三百人素骄横,万荣恶之,遣诣京西防秋;亲兵怨之。大将韩惟清、张彦琳诱亲兵作乱,攻万荣;万荣击破之。亲兵掠而溃,多奔宋州,宋州刺史刘逸准厚抚之。惟清奔郑州,彦琳奔东都。万荣悉诛乱者妻子数千人。有军士数人呼于市曰:“今夕兵大至,城当破。”万荣收斩之,奏称刘士宁所为。五月,庚子,徙士宁于郴州。

    钦州蛮酋黄少卿反,围州城,邕管经略使孙公器奏请发岭南兵救之;上不许,遣中使谕解之。

    陆贽上言:“郊礼赦下已近半年,而窜谪者尚未沾恩。”乃为三状拟进。上使谓之曰:“故事,左降官准赦量移,不过三五百里,今所拟稍似超越,又多近兵马及当路州县,事恐非便。”贽复上言,以为:“王者待人以诚,有责怒而无猜嫌,有惩沮而无怨忌。斥远以儆其不恪,甄恕以勉其自新;不儆则浸及威刑,不勉而复加黜削,虽屡进退,俱非爱憎。行法乃暂使左迁,念材而渐加进叙,又知复用,谁不增修!何忧乎乱常,何患乎蓄憾!如或以其贬黜,便谓奸凶,恒处防闲之中,长从摈弃之例,则是悔过者无由自补,蕴才者终不见伸。凡人之情,穷则思变,含凄贪乱,或起于兹。今若所移不过三五百里,则有疆域不离于本道,风土反恶于旧州,徒有徙家之劳,实增移配之扰。又,当今郡府,多有军兵,所在封疆,少无馆驿,示人疑虑,体又非弘。乞更赐裁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