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批市场出现菜多客少的迹象,生意难做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8-26

台风登陆了,菜价还没变,本来想唠叨唠叨台风的这些事,可是没点反应也找不出话题。整个上午,广州的天气还算不错,说好的雨水还没有到,军师走在广州江南市场里,感觉市场气氛总是不咸不淡的,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现在做农业,大家都有一个感觉,突然之间就跟以前不一样了,首先是种菜的朋友感觉很难受,因为不少蔬菜品种都出现低迷,价格越来越低。而在农批市场卖菜也说今年跟往年非常不一样,菜多客少,走货越来越不容易。

前段时间,军师从广东的一二级批发市场,到华东地区的农批,再到华中地区的农批进行了解,发现全国的情况大多相似,据在这些市场的商户反映,现市场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感觉人少了很多,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作为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那使行业形态不变发展变化,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取代的呀。军师试着去与这些朋友进行交流,总结了他们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农批市场出现菜多客少的迹象,生意难做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

(1)现在农批市场越建越多,客户分流明显。

虽然说农批市场生意难做,但是还是很多人争着做,就像农批市场一样,现在各地越建越多,几乎全国的地级城市都建成了一二个的农批市场,而且规模还都不小。

像一些稍大的城市,农批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像武汉就有白沙洲、四季美、海吉星三大农批市场;广西南宁也有海吉星、江南农批进驻;甚至一些二三线城市农批市场也越开越多。市场多了,人流也就自然分散了。

(2)做批发生意的朋友越来越多,也慢慢向下游市场发展。

军师经常在市场里行走,发现现在农批市场有一个规律,以前几个朋友在一起搞一个档口,现在慢慢进行了分拆,独立发展,一个市场容不下,他们就向下游市场去开档。

另外还有更多新进来的商户,有些从种菜转卖菜,有些从零售转批发,你看像广州江南这样的一级农批,几乎每一个小地方都有档口。一级市场饱和了,他们就再向下发展。

农批市场出现菜多客少的迹象,生意难做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

(3)采购商的观念在转变、基地直发情况越来越多。

现在都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横行,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去中间化”,所以现在农产品跟以前“基地--一级农批--二级农批--终端商户”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很多基地直发二三级市场的现象已经很明显,造成了各个市场的客户减少。

还有更多的采购商,当他们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喜欢到基地到产区去找货源,毕竟产区直供、基地直发还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概念,至少大多数人认为是一个未来的好方法。

(4)农超对接,农餐对接越演越烈,直接压缩了农批市场的空间。

现在政府都在倡导农超对接、农餐对接,让基地直接供货到超市及饭堂去,超市也认为好,基地现在生意也难做,虽然麻烦也愿意做了。所以无形中又减少了一部分客户到市场来采购。

(5)返乡的农民工增多,城市的农产品需求量下降。

现在国家出台了非常多的扶农助农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再加上现在农村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所以现在城市里的农民工有不少已经返乡,农产品的需求是在下降的。

农批市场出现菜多客少的迹象,生意难做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

当然,可能的原因还有很多,或者上面说的根本就不对,但至少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农批市场的人气确实差了,来采购的客户越来越少了,大家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农产品的供应链条也会越来越多元化,虽然军师认为农批市场在至少20年内很难被取代,但是农批市场的份额是会慢慢减少的。我们在市场做批发农产品的朋友们,也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做好相关的对策。

所以做农业的兄弟姐妹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农业全面变革的年代,有机会也有很多风险。农业的美好前景是不用怀疑的,只不过我们是否能坚持到那一天,就看大家是否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了。

兄弟姐妹们,现在种菜的不容易,卖菜的也不容易,没人能帮助我们,只有靠我们自己想办法。希望大家能发挥中国农民传统的聪明才智,找到适合时代的方法,再一次迎难而上,实现辉煌。

农批市场出现菜多客少的迹象,生意难做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