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多次报道维生素D最新研究成果,没想到有如此广泛的作用!

 123xyz123 2019-08-26

仅在几年前,维生素D还只是被简单地称为“骨维生素”,但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特别是维生素D研究先驱、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博士迈克尔·霍利克的研究数据表明,人体几乎所有组织和各种类型细胞都有维生素D受体。这一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维生素D所起作用的理解。

中央电视台多次对维生素D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报道: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有可能面对从心脏疾病到阿尔茨海默病,从骨质疏松症到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的侵扰。遗憾的是,维生素D缺乏已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据估计,全球有10亿人维生素D低于正常水平,64%的美国人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以维持所有身体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维生素D缺乏有时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已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一系列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例如,低水平维生素D导致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的风险几乎增加20倍。

幸运的是,实现维生素D水平最优化既简单,也不昂贵,并能达到高度预防一系列致命疾病的效果。

维生素D的重要性

虽然人体可以产生一些维生素D,但大多数人仍需要从饮食、阳光和维生素补充剂中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以维持身体所需的足够的维生素D。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体需要较高剂量的维生素D支持心脏肌肉组织、脑细胞和脂肪组织等的活动,此外,维生素D还对控制细胞生长发育的基因、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起着调控作用。最新研究已经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癌症、感染、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根据主流医学标准,维生素D水平可分为足够、不足和缺乏三种状态。

“足够”者血液中维生素D的水平为30~50毫微克/毫升。

“不足”者维生素D水平在21~29毫微克/毫升。

“缺乏”者维生素D水平低于20毫微克/毫升。

根据以上标准,25%的美国人维生素D不足,39%的人维生素D缺乏。也就是说,64%的美国人没有能够维持身体最佳状态的足够的维生素D。因此,人们被许多慢性病所困扰也就不足为奇了。

维生素D支持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都有维生素D缺乏,几乎所有心力衰竭者的体内维生素D水平都较低。维生素D水平如今已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指标,包括心脏病和中风。

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人群中,女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可降低68%,男性可降低44%。反之,维生素D水平较低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42%-64%。维生素D缺乏者(维生素D在血液中的水平低于20毫微克/毫升)患冠状动脉阻塞(心脏病发作的前兆)将增加1倍以上。

为什么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号称美国头号杀手的疾病风险剧增呢?这是因为心肌、血管和构成循环系统的其他身体组织中都富含维生素D受体,极大地依赖于维生素D维持正常身体功能。

动物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防止产生过多胶原蛋白和其他纤维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过度堆积往往导致心肌和动脉壁硬化,血流量减少,血压升高。

人类研究也证实了维生素D对心脏的益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补充适量维生素D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维生素D缺乏还与外周动脉疾病(PAD)有关,即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流向下肢的血流减少,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四肢,特别是腿部。所以,比以往更清楚的是,人体需要适量的维生素D来维持心血管健康。

维生素D降低糖尿病风险

维生素D对于糖尿病患者也很重要,通常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一般人。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91%的可能性发展为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前期”(甚至包括那些血糖水平正常的人)。

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因为胰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和肝脏、脂肪、肌肉组织中都发现有维生素D受体,所有这些都会对血液中的葡萄糖产生影响。

例如,被称为巨噬细胞的白细胞中也有维生素D受体。取自糖尿病患者的巨噬细胞脂肪含量极高,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实验室里用维生素D处理后,这些细胞立即停止了对脂肪的非正常吸收,最终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样,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糖尿病的实验动物大脑中胰岛素和维生素D受体数量都很低,这些动物身体脂肪多,炎症和DNA损伤严重,在记忆和认知测试中表现不佳。值得注意的是,阿尔茨海默病也被称为“大脑里的糖尿病”。动物实验表明,通过补充维生素D,包括认知功能在内的相关功能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表明维生素D有可能帮助扭转糖尿病进程。

维生素D保护大脑细胞

维生素D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着强大的抵御能力。长期研究表明,低维生素D水平导致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增加41%~60%,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患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的风险增加近20倍。

尽管现有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只能暂时性缓解症状的继续发展,但最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对神经退行性衰退有着一定的逆转作用。

补充维生素D对大脑有好处,是因为大脑有赖于维生素D受体来预防各种破坏性过程。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以及神经传输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而神经连接的“可塑性”更是正常学习和记忆所不可缺少的。没有充足的维生素D,所有这些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功能失灵。

动物实验表明,与对照组动物相比,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减少脑部炎症,增加保护性的神经生长因子。

维生素D防治各类癌症

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与癌症风险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维生素D水平高的人相比,低水平者患各类癌症的风险增加83%—150%。

这种强烈的相关性是由于维生素D受体可对身体内多种信号通道进行调节,包括炎症、肿瘤生长和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测等。癌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显著下降,失去监管的癌细胞在失控之下疯狂繁殖。实验表明,对培养皿中癌细胞进行治疗时加入维生素D,可产生一系列有助于对抗癌症的行为:降低肿瘤细胞增生速度、抵制炎症、提高肿瘤细胞凋亡速度等,这些益处尤其表现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治疗中。

维生素D健康方案

目前全球10亿以上人口面临维生素D不足,这与许多威胁生命的疾病普遍流行密切相关。幸运的是,解决方案很简单。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可让人们免除许多疾病的威胁。

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维生素D对健康的普遍意义,但主流医学仍然认为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骨骼健康。不过,发现维生素D受体存在于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中,这一发现本身已经可以说明一一维生素D实际上对于人体大多数功能都至关重要。

成年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

众多的中国人从小就烙上了深深的补钙情节,似乎很多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缺钙上,补钙的问题也延伸到了成年身上,颈椎痛补钙、腰椎痛补钙、腿不利索补钙,先不说把这些症状都归结于缺钙对不对,即使需要补钙,我们在天天补钙的同时,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补进去钙就能被吸收吗?

钙能不能吸收,和维生素D是否缺乏有关

我们补钙的目的是为了骨骼的健康,从口服钙到沉积在骨骼上的几个环节都需要维生素D参加。首先,维生素D可以通过促进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主动吸收钙;然后,维生素D还可使肾脏远曲小管重吸收钙增加,减少尿液中钙的排出;最后,钙和磷要沉积在骨基质上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维生素D的调节。

而在常吃的食物中,除了多脂鱼肝脏和蛋类以外,没有几种食物里面含有维生素D。人类大部分维生素D3的来源是靠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合成,以及靠摄入添加有维生素D3的配方食品。

美国常见的较多维生素D的食物

下图是维生素D的摄取、转换和作用示意。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紫外线,皮肤中可以转换生成维生素D3,维生素D3/D2在肝脏中代谢成为25-羟维生素D,这是我们血液循环中最主要的维生素D类型。25-羟维生素D在肾脏中代谢成为活性更强大的1,25-双羟维生素D,在肠道、肾脏、骨骼等器官起作用。

一般认为,如果血液中25-羟维生素D3含量小于20ng/ml就认为缺乏,30-50ng/ml不认为是缺乏,>200ng/ml就会产生毒性。但是20-30ng/ml是否就缺乏维生素D3还有争论。这样一个标准的设定主要是从既往有关骨骼方面的研究来考量的。如果25-羟维生素D3含量小于10ng/ml,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和骨软化,在10-20ng/ml之间者如果有高危因素也会出现骨骼并发症。

维生素D在皮肤中的转换效率很高,短暂的把脸和上肢暴露在太阳下几乎就可增加200IU的维生素D3。但晒太阳是本身可导致皮肤老化、增加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美国癌症协会的报告显示在美国约2%的肿瘤是与日晒过多有关,所以晒还是不晒还真是个问题。由于晒太阳的不良反应比如皮肤变黑、老化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很多人一出门就涂上了厚厚的防晒霜,这些防晒霜挡住了紫外线,也挡住了维生素D在皮肤中的转换。

有人会问,我即使没晒太阳,也没有缺钙、骨质疏松等表现啊,即使缺维生素D又有什么影响呢?

维生素D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维生素D与骨骼的关系很早就为人所知了,但与其它一些疾病的关系则是最近才引起重视的。

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结直肠癌、糖尿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可能有关;另外,维生素D缺乏也可能与情绪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每升高4ng/ml,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6%,但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如大于100ng/ml,似乎也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还有研究发现在结肠癌术后复发者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没有复发者要明显降低。

但不得不说,目前的发现仅仅是相关性,还没有明确有无因果性。这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吧,小孩在长高的时候,种在外面的小树也在长高,小孩长和小树长就有相关性,但是没有因果性,不是因为小树长了小孩才长。目前关于维生素D与这些疾病的研究也是这样,还没有研究能发现维生素D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也没有研究能证实补充维生素D能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但不排除将来的研究可能发现维生素D与上述疾病的因果关系的可能。

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

尽管目前证据不是很足,但大多数人认为在25-羟维生素D含量小于20ng/ml时,有一些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高危因素者需要补充。这些高危因素者包括:老年人、深色皮肤者、肥胖者、日晒不足者、本身有骨质疏松者、长期慢性肠道疾病者等。

每天补充多少呢?也没有定论。在绝经后有骨质疏松的女性,一般建议是每天补充1200mg的钙和800IU的维生素D,最好是维生素D3。其它人怎么补,一般认为最多不要超过上述的剂量,但维生素D的安全剂量是每天不超过4000IU,所以即使超过800,比如到了1000-1200IU是否有明显不良反应倒也没有证据。

补充方法仍然是口服为主,肌肉注射有可能出现维生素D水平上升过快的情况,而且不方便。目前不提倡使用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如骨化三醇等进行补充,因为一是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较高,二是因为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代谢后的产物,补充骨化三醇后血液中维生素D(血液检测的项目是25-羟维生素D)的含量不会升高和降低,不利于监测是否补足了维生素D。

国内一般的维生素D3制剂都是与钙剂连用

然而,比较尴尬的是,国内的某知名品牌中含钙600mg,含维生素D3:125IU。这样的话,如果要服用足够多的维生素D3,就会超过每天2500mg的钙摄入量(食物和补充的钙总量),如果要保证钙摄入不超标,又不能补充足够多的维生素D3。而在北美上市的同类品牌中每片的维生素D3含量已经达到800IU,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既有足够的摄入钙和维生素D3,又不会导致任一种的摄入超标。

总言之,维生素D要不要补充其实还没有非常令人信服的定论。这取决于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有没有明显的维生素D不足的高危因素,以及每个人对补充维生素D的利弊的接受程度。我们目前不推荐没有任何理由地普遍补充维生素D。

参考文献:

1 Screening for Vitamin D Deficiency: A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2015

2 Vitamin D with or without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for prevention of cancer and fractures: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2011.

3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adults: Defini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From Uptodate. 

维生素D——被忽视的低调“扫地僧”

谈到维生素D,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它可以帮助补钙,维生素D缺乏,孩子会得佝偻病。然而,维生素D对于健康并不仅限于补钙这么简单。它其实默默的肩负着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

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让我们对于维生素D这个低调的“扫地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存在维生素 D 受体(所谓受体,就是维生素D作用的开关),尤其在免疫组织、器官及系统中也发现了维生素D受体,那么这就意味着维生素 D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临床研究也证实,维生素D具有广泛的作用:提高免疫、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骨关节炎、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抗肿瘤、心血管病、甚至与改善肺功能、哮喘、脑发育及精神疾病有关【Holick MF. vitamin D Deficiency. N England J of Med. 2007:357(3)226-281】,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仅仅是十八般武艺之中最小的那个技能而已。

维生素D促使免疫细胞产生一种叫做“抗菌肽”的物质,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 导致机体抵抗病菌的能力降低,可能是感染易发的原因之一。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与维生素 D充足的人群相比,呼吸道感染(如上感,肺炎等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冬季血清维生素D水平最低时发病率最高。(冬季因为日照时间不足,而机体产生维生素D的水平不足)。【Ginde A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 an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Arch Intern Med.2009 Feb 23;169(4):384-90. 】

维生素D作用于骨骼以外的其他各器官示意图。 图片来源: 新英格兰杂志【Holick MF. vitamin D Deficiency. N England J of Med. 2007:357(3)226-2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