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概述] 肩袖由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成,肩袖损伤是指这些组织发生撕裂或断裂等。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骨科 [别名] 肩袖创伤、退行性肌腱炎 [流行病学] 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者。 [病因] 1.创伤 是年轻人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当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或扭伤而引起。2.血供不足 引起肩袖组织退行性变。当肱骨内旋或外旋中立位时,肩袖最易受到肱骨头的压迫、挤压血管而使该区相对缺血,使肌腱发生退行性变。3.肩部慢性撞击损伤 中老年患者的肩袖组织因长期遭受肩峰下撞击、磨损而发生退变。慢性刺激可以引起肩峰下滑囊炎。 [临床症状] 肩袖局部水肿、出血,慢性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等。 [危害] 本病不仅会引起肩部疼痛,还会影响肩关节活动度,使肩部、手臂活动受限,影响正常活动,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 [并发症] 肩关节肿胀、感染、臂丛神经损伤等。 [检查] X线拍片、MRI等。 [诊断] 磁共振造影检查对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 [治疗原则] 休息、锻炼、局部外用膏药,必要时手术治疗。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查看更多 ![]()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伤前肩部无症状,伤后肩部有一时性疼痛,隔日疼痛加剧,持续4~7天。患者不能自动使用患肩,当上臂伸直肩关节内旋、外展时,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肩袖完全断裂时,因丧失其对肱骨头的稳定作用,将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肩袖部分撕裂时,患者仍能外展上臂,但有60°~120°疼痛弧。 [诊断依据] 1.X线检查对肩峰形态的判断及肩关节骨性结构的改变有帮助。部分肩袖损伤患者肩峰前外侧缘及大结节处有明显骨质增生。2.磁共振(MRI)检查可帮助确定肌腱损伤的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尤其是磁共振造影检查(MRA)可以清晰的显示肩袖的部分撕裂,对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查看更多 ![]() 治疗 [治疗方针] 予患肢以充分的休息,加强健侧肩部肌肉的锻炼。局部可使用膏药。损伤较重,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需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局部可使用膏药等外用药物治疗。疼痛较重的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疼药。 [手术治疗] 如果损伤较重、肩袖完全撕裂,或经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不好,需行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现在大部分在关节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部分巨大撕裂或条件较差者,可行小切口开放手术修补损伤的肩袖。 [其他治疗] 停止肩部活动,可用三角巾悬吊制动;也可以采用热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来缓解疼痛。 [预后情况] 正确诊断、早期处理、术后系统的康复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基本条件。若不进行修复,顺其自然发展,最终会导致肩袖性关节病,出现关节不稳定或继发性关节挛缩症,导致关节功能的病废。 查看更多 ![]() 护理 [就诊科室] 骨科 [日常护理] 1.根据撕裂的尺寸固定肩关节4~8周。2.被动肩关节锻炼。仰卧位,术肢被动抬高O°~90°,外旋10°。3.爬墙练习。站立在墙前,患侧手扶墙,由低向上爬,到最高点停止,做下记号。然后放下手,再次爬墙时以超过此记号为目标,反复多次。4.术后4~6周不能负重,6~8周时在辅助下主动活动,8~12周时独立主动活动。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