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 息肉到癌的过程 研究显示,超过七成的肠癌由腺瘤(肠息肉)发展而来,而最终变成肠癌需要5~10年。预防结直肠癌,直接的方法是改善饮食结构,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对预防肠癌有重要意义 而对一些高危人群来说,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低位直肠癌变很容易通过经济、方便的肛门指检发现。但结肠癌则无法通过肛门指检被发现,需要使用其他的筛查手段。目前常规的筛查方式是侵入式的电子肠镜,这也是筛查大肠癌的“金标准”。 肛门指检 但是,体检中经常有人因恐惧肛门指检和肠镜而放弃肠癌早筛。除了这两种常规检测方法,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粪便检测DNA,及时发现癌变踪迹 2016年,美国发布了《大肠癌筛查指南》,分为粪便检测方法与可视检查方法两种。 其中标黄部分的[粪便基因检测],利用大便来检测DNA,可以发现癌变踪迹,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前者准确率达到93.2%。这种筛查方法比较安全,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肠癌早筛率。 长泰清-大肠癌筛查基因检测 检查意义 评估受检者大肠癌的患病风险,提早发现,提前干预。 粪便采集方式 检测流程 适用人群 1、45岁以上正常体检人群 2、既往有息肉人群 3、既往有炎症性肠病人群 4、粪便隐血阳性人群 5、有消化道报警人群(腹泻、腹痛、便血) 6、4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人群 7、40岁以上环境、饮食、生活习惯不良人群 8、结直肠肿瘤术后复查人群 9、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的高危人群 10、肠镜检查失败的人群 注意事项: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请在取样前确保无服用任何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