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井

 杏坛归客 2019-08-27

“吃水不忘打井人。”自古以来,“井”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联。甲骨文①就像一个方口水井。金文②在井的中心加了一个点儿,表示这是水的所在,所以“井”字是个指事字。③是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同。楷书④则把其中的点儿去掉,为了书写方便。
 
“井”的本义就是“水井”(凿地取水的深穴)。因为“井”是方方整整的形状,所以现在还说“秩序井然”。有时还成为重叠词,如“井井有条",就是很有条理的意思。
 
唐朝大诗人陈子昂的《谢赐冬衣表》,其中有“万井相欢”的话。有人解为“万井之蛙,日夜齐鸣”,这样就要被人取笑了。要知道,古代制度八家为井,后来引申为乡里、家宅。所以这里的“万井相欢”,就是举国欢腾、万家欢乐的意思。
 
“井”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井”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井义有关,如“丹”、“阱”等字。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说文》:“象构韩(井栏)形。”用四木交搭像井口围栏。“井”字早已行于商代,入西周后,或在中空处添加圆点为饰,《说文》以为“瓮(汲瓶)之象也”,可备一说。西周中晚期,不加饰点的字形和加饰点的字形曾出现过分化写词的趋势,但最终没能成功。仅有一点之差的繁简二体却并行至东汉。楷书从简,取中间无点的形式为规范。本义是水井。《易·井》:“改邑不改井。”(改建城邑而不改水井)词义缩小,就仅指井栏。井栏不能随意越过,因此引申为法度、法则、惩罚,这些意义在周金文多有用例,而在典籍则写作“刑”或“型”。“井”由本义比喻引申,可指类似井的建筑,如盐井、矿井、天井等。先秦用“井”字字形描述一种土地制度——井田制:把一里见方的土地划分成如“井”字形的九块,每块百亩,八家各分一块,中间一块为公田,所以《说文》说“八家一井”。(金国泰)

——李学勤《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