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消失的乡镇初中

 圆角望 2019-08-27

1

阿来让我给他的儿子找一个临时工干。

印象中,阿来儿子才上初中,现在应该是上学的时候。

“不上了,上了也没啥意思。”阿来回答。

我向阿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让孩子参加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

“镇上的初中没了,唉!没办法!”阿来道出实情。

县里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将几所镇上的初中合并,在县里办了个新学校。于是,老家的初中,也就是我和阿来的母校没了。

2

像我老家这样取消乡镇初中,合并在县城办校的并非个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快捷且成本日益减少,人们往往愿意选择一线、省城、强二线城市,那里有更多的机会。

绝大多数的中国乡镇面临着人口负增长的事实,但凡有条件的,终要实现“到城市去”的梦想。

留在老家的,你很难形容他们的好与坏。或许家庭原因,或许个人原因,总之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留下来了。

这少部分人的子女面临上学问题,实惠的公办是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的唯一选项。小学没问题,到了初中,条件允许的自然会想办法至少到县办重点中学,而更多家庭,只能选择实惠的乡镇初中。

3

影响家长选择只有一个因素:成本。

选择县中学,教学质量肯定更好,但是孩子住宿、吃饭、交通等支出,对很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原先纯真的农村小孩见到了花花绿绿的县城,网吧、游戏厅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更让人担忧的是,缺少监护人的有效管教,祈求学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育他们为人处世,显然不现实。

我曾因出差,去过某县初中。偶然间在厕所看到几个男孩在抽烟,告诉老师,老师也很无奈。

他们大多来自邻村的,来县城一次要一个多小时,父母常年在家务农,家庭教育根本无法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经过了解,家在县城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好于走读形式的乡镇学生。当然,不排除有优秀的乡镇学生,但整体上看,他们只是极少数。

4

也许很多人会说,很多乡镇的学生组不够一个班,混合班教学问题严重,没有存在的价值。

我的老家是个人口达2万多,下辖有11个行政村,并且具有一定产业的乡镇。

钱和生源都不是问题,即使如此,这样规模的乡镇初中还是取消了。

全国类似取消初中的乡镇有多少,没有公开数据,但从各方途径可以知道,取消乡镇初中,采取合并办校是大势所趋。

乡镇初中取消的直接结果,是学生上学难,如同阿来一般,家里条件不好且孩子本来学习成绩不好的,索性放弃了上初中,转而早早进入社会。

假设一下,如果这样具有实际需求,又并非办不下去初中的乡镇坚持办校,是否可以给那些学生,尤其是“差生”们更多的选择?

5

城市存在教育水平失衡的问题,但乡镇与城市之间存在的教育失衡更为严重。

在城市努力打造精英学校的同时,县城们也立志于此。

这样的确提高了县城教学水平,完成了相关指标,缓解了教育从业者压力。但一定程度上它牺牲了一些孩子及家庭的利益,尤其是这些被取消初中的乡镇家庭。

不妨在注重“精英”的同时,多多关注下乡镇“差生”。

或许可以根据各乡镇产业及实际需求,由政府主导引进更为实用的中专技校。

例如乡镇有煤矿企业的,可以设置相关煤矿技校,企业在招聘时可以适当考虑当地生源,为乡镇“差生”兜底。

像更多乡镇发展农业,可以设置农业学校,由政府组织买单,培养现代化、职业化青年农民。

而还有那些的确不适合发展产业,且严重落后地区,除了极少量的高校定点招生政策,不妨照顾照顾大多数,以定点招生的形式,让更多乡镇“差生”通过大专、高职等学校进行再教育。

与乡镇初中同时消失的,是无数乡镇家庭孩子们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