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打通山区与城市的道路,我国一线工人充分践行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优良传统。我国幅员辽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尤其是云贵地区,山区则成为主流,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基建难度。然而,我国的铁路兵和工程人员们,都顶着重重困难,在两座大山之间构筑起希望的桥梁。
在基建技术尚不完备的时候,修建铁路时常有意外发生,尤其是在地势险峻的地方,在火车上经常会看到道路两边的陵园。在云南地区,每当列车经过龙骨甸大桥七号桥墩,都会鸣笛30秒,很多人对此都不了解。其实,鸣笛是为了纪念,为了纪念当年在建造龙骨甸大桥时,在此牺牲的年仅21岁的铁道兵战士熊汉俊,而他的故事,使很多人都为之落泪。
熊汉俊,江西人士,自1963年入伍以来,一直在铁道兵部队工作,工作认真负责的他,虽然年龄很小,但仍被赋予了四排13班班长的职位。熊汉俊人小机灵,在修建隧道时,竖排架、立拱圈等任务,都是熊汉俊所带领的班级负责。他们相当于工程队中的机动部队,人员组成较杂,涵盖了各个岗位,那里需要就去哪里帮忙,虽然一直未曾停歇,但他们毫无怨言。
1965年,熊汉俊所在的班级被安排去隧道值夜班,当天的晚饭是很少见的糯米饭,14班班长胡士良叮嘱年轻的熊汉俊:汉俊,你上夜班夜里肚子饿,多吃一点。熊汉俊听到班长的关怀,内心十分感动,表示自己一定会多吃一点,坚守岗位。进了隧道之后,熊汉俊就带领全班战士开展施工工作,听着耳边不断响起的轰隆声和震感,四排长赵锦坤拉住熊汉俊说:有些不对劲。
支撑排架的晃动更加明显了,熊汉俊察觉到了险情,马上着手给松动最大的支撑排架加楔塞。然而,就在熊汉俊加楔塞的当口,只听轰隆一声巨响,20多米的排架连同排架上面的岩石一起坍塌,整个隧道里尘土弥漫,漆黑一片。熊汉俊和其他6名战士被压在排架和岩土里,一直没有踪迹。经过全班战士的不断抢挖之下,熊汉俊终于重见天日,但他最终在被送往卫生队的过程中伤重去世。
然而,上面的故事只是熊汉俊牺牲故事的其中一个版本,关于他的事迹,其实还有好几个版本。有的故事说熊汉俊是在修建桥梁中,掉入桥墩中去世,而且还与桥墩混为一体,永久地被浇筑在了桥里。可是这种说法并不可信,桥墩中混入异物是致命的危险,可以称之为工程失误,在后来的不断佐证中,认定熊汉俊确实是掉入桥墩去世,不过不是内部,而是外部。无论怎么样,熊汉俊的牺牲是真实存在的,在和平建设时期,有数以千计的铁道兵战士光荣牺牲,他们的功绩将与世长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