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与哲学》教与学第四期:详解“真理只有一个”之惑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8-27

《生活与哲学》教与学第四期:详解“真理只有一个”之惑

高中哲学课本在解释真理客观性时,引用了毛泽东的观点:“真理只有一个。”对此,教材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教学中发现,学生因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在不同的认识之中,真理只有一个,不是说“见仁见智”吗?这一问的难度甚是不小。为此很有必要讲明白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本质,这对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主客观的关系极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在实践基础上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认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所谓形式主观,就是说认识对实践的反映可能正确,可能错误,可能超前,可能滞后,可能全面,可能片面,可能本质,可能现象。真理属于认识中正确的、本质的、全面的、规律性的认识,它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真理只有一个”是说如果确定了某种客观的存在,认识要么符合客观,要么不符合客观,符合客观才是真理,不符合客观就是谬误,客观不变,真理就不变。这就是真理的客观一元性。为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张客观一元性,根源在于物质是意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论只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才能坚持实践到认识的正确方向

由于客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过程,再加上思维方式、利益立场等主观因素的干扰,人们认知事物的本质一般都是某个片段的、某个阶段的、某个方面的,所以认识会呈现出反复性。这种反复性不是认识事物的障碍,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必需环节。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从来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反复性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真理性认识只能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不断地积累,比如某些认识总在真理性和谬误性之间反反复复,比如仅仅是准确认知事物部分属性的“见仁见智”。在坚持真理客观一元性的同时,不能把通往真理殿堂过程中的认识反复性理解为认知同一事物可能有多个真理性认识,否则就是否认真理客观绝对性,就是一种忽视科学认识路线的形而上学。

真理自身是可以超越自己的,这叫真理的发展,又可以叫做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但是绝对不能理解为旧真理可以被新真理推翻、取代,或者理解为真理可以超越客观的物质基础。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绝对的,物质世界是无限广大、无法穷尽的。所以符合客观的真理性认识总是特定阶段的真理,总是特定领域的真理。从此看出,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任何真理都是有层次的、有限度的。实践的发展、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真理发展是一个批判扬弃、自我否定的过程,而不是用新真理彻底抛弃旧真理的过程,这是一个历史变迁和认识逻辑辩证统一的过程。实践不停止,真理永远不会止步,这不是真理的多变,这不是旧真理的灭亡,新真理的产生,这更不能理解为客观的多变会造成真理的多元,恰恰相反,正是这种真理的相对性才使得人类不断地前进在迈向绝对一元真理的大道上。

综上所述,“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的是绝对的客观一元性,走的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认识路线,当然通往一元性的道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会在对与错、深与浅、窄与宽之间反复波动,真理性认识必然是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但是无论怎么反复,无论怎样相对,辩证唯物主义坚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类必然能够达到对世界本质的真理性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