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防课外阅读的三种不良倾向

 教育论剑 2019-08-27

目前,各地各校都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老师到学生,从标语到口号,无不显出一派蓬勃之象。课外阅读俨然成为一种校园时尚,这自然让人十分欣慰,但个别学校中或部分老师身上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却也让人十分忧虑。

一、速成化倾向

客观地讲,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一定是有功利性的。阅读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积累更多的词句;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可是毫无疑问,这种功利性必然是在长期阅读中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实现的,而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然而到了某些学校或某些老师那里,却不顾客观规律,急切地“挖掘”阅读成效。在他们眼中,好像学生就是一台“阅读机器”,只要把课外书通过学生眼睛往里一输,立马就能加工合成出产品来。于是乎各种检查考核评比就排上队了。可是,学生毕竟不是机器,他想违背学习规律也违背不了。学生一口吃不成胖子,不免让老师失望、叹气,甚至生气,于是批评、强迫、灌输也就跟着来了。结果怎样呢?结果就是学生不想读了。

二、教学化倾向

从大语文教学观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肯定是一种学习。但这种学习主要靠学生自我接受和自我感悟,其动力来自学生个人兴趣。因此,教师的外力作用点也应该着眼于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而不是拘囿于知识的获得。如果老师把期望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上,则就可能导致课外阅读的教学化倾向。而有些地方或学校在语文测试中夹带着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更直接导致了课外阅读的教学化。

好书可以共读,美文可以共赏,见解可以交流,感悟可以分享,但这都应该是平等自由的,是自主的,是应该远离提问、分析、讲解和灌输的。课外阅读教学化倾向的结果会怎样呢?结果也是学生不想读了。

三、形式化倾向

形式化倾向是目前课外阅读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应该也是最普遍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某些学校或老师并未真正落实对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而是存在着应付的心理。部分老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之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依然抱守成规,拘囿于教材教学;或有的老师虽然认识到了,但出于自身的惰性而不认真去做。于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面的检查,便搞些形式主义,贴贴标语,喊喊口号,最典型的也最隐蔽的表现在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上。由于没有落实要求,学生没有实际去读书,可是检查要看学生的读书笔记,于是有的老师就让学生从书上随便摘抄点内容,交上去应付。这种形式主义,悠闲了老师,却贻误了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