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读读《逝去的武林》(一)

 禅拳合一 2019-08-27

作者:拳头哥

       首发:微信公众号 拳头哥品拳


我们今天开始增加一个读书内容。一起来读读武术类书籍!

《逝去的武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话说已经是快出版了12年的书了,当时还在崔永元的节目里推介过,再次拿起丝毫没有过气的感觉,12年来依然会有只言片语的领悟闪烁。

由此书开先河,讲述形式的武术著作相续又出版了《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合称为武林纪实三部曲。

语俗显高义,曲高和不寡。

《逝去的武林》讲述的是主人公李仲轩(1915~2004)在民国期间跟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三位形意拳老师学武的经历(这三位老师外人可能不了解,在形意拳门里,就相当于现在电商界的马云、刘强东级别了)及其对武术的理解和领悟。期间穿插许多民国时期的人物风骨亦是让人唏嘘。

这里只从武术的角度来读这本书,人、事、物一体,学武亦是学人、学做事。

因为这本书在武学上不是系统的,按步骤的讲述。拳头哥尝试把它归拢一下,其中带有自己的理解。

虽然这是一本学习形意拳的书,但在武学理论上都是相通的,借鉴作用相当明显。简直就是武林秘诀大奉送。

看一本书就是在和作者对话,作为一位武术的修习者,你自然想问他:习武练什么?怎么练?我练对了吗?

作者如果能回答你,这自然就是本好书。《逝去的武林》无疑就是这样一本难得的书。

当然本书的整理者徐皓峰也是一位很有份量和才华的人物。不过介于本书内容太过出色,已经不需要再介绍他了。

一.首先来看看本书是如何讲述站桩的?

作者是非常的良苦用心,谆谆诱导,生怕读者领会不到自己的意图。

说了站桩又怕你落在站桩,说静桩又怕你落在静桩,说了意念又怕你落在意念。所以就不断看似矛盾地来讲述。

1.不唯站桩论,常有人认为“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就是站桩。从而忽视打拳。

李存义(尚云祥的老师)和尚云祥平时很少站桩,练功就是五行拳。只是徒弟不长进,才教的站桩,尤其薛颠提倡站桩,在当时的天津国术馆,薛颠把站桩定为早课的必修课。

其实打拳也是练功,要把桩法融进拳法,拳法融进桩法。

2.站桩真的很快出功夫吗?

站桩不是求气血之力,而是去除自己的拙气、拙力之病。因为各人禀赋不同,所以效果不一,不能求速成,要顺其自然。

3.动静皆是桩,不要拘于形式。

唐维禄的桩法,站时时常浑身轻微抖一抖。象狗熊冬眠,隔几天自发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出问题。比武发力也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法一个是慢练,小肚子象打太极拳一样,很慢很沉地鼓出收回,带动全身,配合呼吸,不是意守丹田,气息在丹田中来回。

另一个是正脊柱,把脊椎骨从尾椎开始一节一节顶上去,直到后脑,然后再把椎骨从后脑一节一节退下来到尾椎部。反复练习,脊椎有了劲力,比武方有“神变”。

尚云祥传了个颇具禅意的不动桩,双臂抱住却不是胳膊使劲,是抱人入怀,身体迎上去。拿住这个劲,呆在那里不动。

4.站桩不是傻站

站桩要心有灵犀,久站只是练了筋骨,等于没站。要用眼神站,体味眼神和身体的关系。两眼向上高瞟。眼神就是那个灵犀。心有灵犀了,站桩才有生机,是春雨中种子破土的生机。

要把自己站活了,外表看似不动,里面却有动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念头。

5.桩法的二十四校

二十四校就是对身型从头到脚的要求。由顶、扣、圆、毒、抱、垂、曲、挺八须,对应人体三处,合称二十四校。

站桩因为是固定身型,容易挫伤筋骨,二十四校是保护自己的方法。

站桩不要较力,不要找劲,站着站着,不知不觉就会较上力。要松下来。不怕松,就怕紧。肌肉、精神紧张出不了功夫。形意一类的拳都以敏感为先,力一拙就不长进了。二十四校一上身,浑身是轻盈感,站的轻盈才是真的劲。站空了自己,全身都振奋向上。

(持续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