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丁堡大学临床脑科学中心的Luke A Perry等开展研究,对磁共振成像(MRI)纵向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文章发表在2019年6月《Stroke》在线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Perry LA, et al. Stroke. 2019 Aug;50(8):2227-2230. doi: 10.1161/STROKEAHA.118.023746. Epub 2019 Jun 17.】 研究背景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是脑小血管疾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在脑出血(ICH)后出现的一个或多个新发微小出血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约52%首次ICH患者和83%复发ICH患者均存在CMB灶。既往研究显示,最初CMB数量与ICH复发风险增高的相关性达4.3倍。但脑出血后偶发脑微出血(CMB)的频率与预后尚不清楚。英国爱丁堡大学临床脑科学中心的Luke A Perry等开展研究,对磁共振成像(MRI)纵向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文章发表在2019年6月《Stroke》在线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于2018年5月检索Ovid 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5例症状性ICH成人患者、在ICH后接受≥2次脑MRI成像纵向研究的文献报道,报道中均记载在多个时间点MRI显示的CMB数量。研究者计算ICH成人患者偶发CMB的出现频率,评估偶发CMB与临床预后,包括死亡、ICH复发或新发缺血性卒中等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共纳入4项研究,涉及349例患者;平均随访27±20个月,至少发生一起CMB的患者比例约为40%(95% CI,30%-50%)。由于缺乏数据,无法分析首次脑ICH与ICH复发、无痴呆与痴呆以及未服用抗血栓药物与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发生CMB的风险。1项研究指出,新发CMB从0至≥4个,症状性脑ICH复发的风险增加(OR=3.0;95% CI,1.2-7.3)。2项研究中表明,ICH部位与CMB的位置无相关性。亦无出现缺血性卒中或死亡的患者。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40%成年人脑出血后可出现CMB。两者在发生部位上无相关性,但脑ICH后的CMB可能与ICH复发有关。考虑到既往研究报告的异质性以及纳入的研究数据较少,因此作者建议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确定CMB发生与脑叶ICH复发的相关性,以及ICH后发生CMB是否因使用抗血栓药物、痴呆和复发性ICH而有所不同。同时,CMB与死亡和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组稿 宋剑平 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编译 李磊 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 第十人民医院 审校 王知秋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