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 · 味道 ▏天津乌豆最特别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爱天津的哲理 2019-08-27

天津小吃丰富多姿,全中国人都知道,天津小吃“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现在,在全国人民眼里,最能代表天津小吃的是煎饼馃子、嘎巴菜。

什么是小吃?很多人将早点都归进了小吃类。人们约定俗成,凡是简单易做,食材简单的,都算小吃。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小吃,是休闲食品。首先说说乌豆。

“乌豆”就是加了五香调料的水煮蚕豆

可能很多人一看这“乌豆”二字,就以为是平时所见的黑豆,其实不然,它是老天津卫的一种传统小吃,也就是加入了五香调料的水煮蚕豆。当然别的地方也有水煮蚕豆,鲁迅笔下孔乙己老先生的过酒坯就是这水煮蚕豆,只不过那里的人把它叫做“茴香豆”。

老天津卫的“乌豆”属回族聚居区天穆村的最好,与那南方孔老夫子所食的“茴香豆”区别不大,只是所用蚕豆一个发芽,一个不发芽而矣。

你知道吗?天津乌豆得带芽

“五香芽乌豆”的称呼和制作方法,为天津独有。因乌豆外形含芽微吐,故称“芽乌豆”。

五香芽乌豆的制作,一在泡,二在煮。行家选张家口某县某乡特殊土质水质种植的优质蚕豆,用清水加大料、桂皮、茴香等天然香料泡发至豆皮略微龇嘴发芽为好,芽发大了牙碜。泡好后换水,投入传统五香作料煮至八九成熟即可。煮制火候和时间是制作成败的关键,欠火则艮硬,过火则飞沙。成品要求口感细腻,绵软适度,面而起沙,不水不柴,豆香四溢,回味绵长,营养丰富。

有人将“乌豆”写作“捂豆”,因售卖时盛于木桶,上加棉套盖,越热越捂香味越足,而煮制时欠的那一两成,也正好刚刚捂熟,故曰“捂豆”,可为一家之说。

鼓词《大西厢》莺莺唱词道:

“若老夫人知道了你千万别害怕,咱们娘儿们不打这场斗殴的官司有一点儿太窝囊——乌豆带面汤,破枕头漏了一点儿糠。”

清晨,急着上班的人们,怀里揣着热饽饽热馒头,买一包乌豆,权当早点,匆匆忙忙赶路上班。傍晚时分,高门大嗓拉长音“芽——乌豆”声,穿街过院,给酒友献上物美价廉的酒菜。闲来小酌,乌豆便是最好的下酒小菜。如果再配上一盘天宝楼的粉肠蒜肠酱杂样儿,用天津话说,这才叫熨帖!

卖芽乌豆的多为回族小老板,尤以北辰区天穆人制作的芽乌豆最为正宗。

现在,沿街叫卖芽乌豆的极为罕见,但在小超市门口,在菜市场里,芽乌豆小摊的买卖仍很红火。

天津北辰区天穆镇就是过去的穆庄子,是天津穆斯林最早的聚集区。在天穆镇流传着乾隆爷与芽乌豆的故事:

话说乾隆南巡归来,行至天津城北穆庄子,泊船休息。一时兴起,便微服登岸,路过一店铺,香气扑鼻而来,引发食欲。那店家头戴白色拜帽,笑迎出来,用荷叶托着热气腾腾的芽乌豆奉上。乾隆爷食后,赞不绝口。待回到皇宫,仍念念不忘芽乌豆的美味,降旨招店主进宫,专门煮这发芽乌豆,并每日早膳必要食之。所以这老天津卫的芽乌豆也就成了宫廷御膳。

美好的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天津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就是穆氏传人。穆经理为了让天津百姓再次品尝芽乌豆的美味,他严格按照传统配方研制出新一代卫生方便的清真食品五香芽捂豆,并荣获了2001年天津市地方特色菜品比赛家乡风味特色项目金奖。

其实,民间制作五香芽乌豆的高手大有人在。过去,天津老城西北角有一位穆大爷,是回族人,专卖芽乌豆。他家门前总摆放着许多大木桶,里面都是用水泡过的,正在发芽的蚕豆。

穆大爷介绍泡制芽乌豆的独特工艺:用温水泡一昼夜,待其舒展后,捞入容器内,放三至五天(视气温决定时间长短)。其间,不得接触碱性、油性物质,每日用清水冲洗两遍,盖好湿布,见蚕豆咧嘴出芽时,才能与盐、丁香、豆蔻、山柰、白芷、陈皮、青皮、花椒、姜丝、大茴、小茴一块放开水里煮。说是五香,实际是十香。


煮熟后,控净水分,放入特制的小木桶中,用干净的小棉被捂上,保持乌豆干净新鲜。这才能上市。不是放水桶里泡着,一笊篱一笊篱往外捞,更不要用火煨着,那样就没了形状,烂飞跑沙了。每每有人买芽乌豆,穆大爷就会掀起一小角棉被,用白净的搪瓷小碗出芽乌豆,放小铜盘秤上称斤论两。豆香扑鼻的捂豆,用手一捏,皮留下,豆进嘴,绵软沙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