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黎早晨的玫瑰花

 细雨青衫 2019-08-27


当德军进驻巴黎时,洛希亚自己和周边平素生意兴隆的花店竟然没有一个人来买花,心里十分难受,她不是担心生意的凋敝,而是为敌人铁蹄下人们生活的沦落而忧悒。于是,她将自己店里所有的玫瑰花和她从别人店里买来的玫瑰花一起打包,送给左邻右舍。洛希亚的行为感动了大家,第二天早晨,驻扎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德军发现,几乎所有的巴黎女人,都手捧鲜花,面带笑容,眼里没有一丝绝望的神情。

“巴黎再没有这以后,只有这瞬间”,诗人弗朗西斯科.卡尔科为纳粹铁蹄下巴黎这道亮丽的风景做了最好的注脚。

当时的法新社记者以《玫瑰花的早晨》报道了此事,这个细节给了远在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和他的自由法国的战士们以极大鼓舞。1952年,戴高乐还专门托人找到了洛希亚,称她是'巴黎的玫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年的德国军人布劳森在《战争游戏》一书中也披露了这件事:那天早上,他正和中士冯茨一起在凯旋门一带巡逻,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巴黎女人几乎人人周中都捧着一束鲜花,面带微笑,眼里没有一丝忧郁、仇恨。一开始冯茨以为这是法国人对他们有好的表示,很是得意。但布劳森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对冯茨说,我们可以征服这个国家,却无法征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没有什么能够剥夺人类追求幸福的权利,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河水走了,桥还在。日子走了,我还在'。刀枪剑戟的淫威,无论如何窒息不了清风浮云般日子带给人的闲适和惬意。


有这样一张广为流传的图片:1940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遭受德军空袭,位于西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遭受袭击几被损毁。然而就在这断壁残垣的废墟中,三位衣冠楚楚,举止斯文的人却流连其间--或目不转睛地读书,或神态安详地在书架上搜寻.....,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仿佛刚刚过去的轰炸和眼前坍塌的屋顶没有发生一样。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这样评价他们:'他们并非将战争拋在脑后,或忽视这场灾难,他们不是选择书籍而轻忽外在世界的生命,他们正在努力坚持,以对抗眼前的厄运;他们正坚持着一个平等的权利,并企图再一次发现--在这废墟之中,在阅读赐予的智识之中--发现一种理解。'

其实,我以为,这份淡定和从容,是对苦难的藐视,是对新生的渴望,是更坚韧的抵抗。与其说英国人爱读书,倒莫如说英国人热爱生活来得更贴切。这大约就是杜威所说的“消极抵抗”吧,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消极抵抗比积极的抵抗更有效。”

和每一次绚烂的日出相伴的是儿子轻声的呢喃,是父母慈祥的叮嘱,是小巷深处日熟稔的吆喝,还有与袅袅炊烟一起升腾着的梦想.....而这,才是附丽于我们心灵的真正的生活!难道我们能因为昨夜大雨滂沱而失去对丽日艳阳的憧憬吗?

沉睡的黑夜抵挡不住苏醒的黎明,我相信,巴黎早晨的玫瑰花,芬芳依旧,我相信,圣母院边的塞纳河,静水长流。伤痛终将归去,生活依然照常,因为法兰西的精神里,有份高贵,有份从容。


纪念昨夜在巴黎逝去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