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莓移栽注意预防炭疽病

 有仁vtvm0z0eo4 2019-08-28
草莓定植以后是炭疽病的高发期,这时候死苗的主要原因就是炭疽造成的死苗。可能也会有人奇怪,怎么移栽前看着还好好的,怎么栽完以后就有炭疽病了呢?

1、为什么定植期容易高发?

7 ~ 9 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以及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还要考虑是否苗本身在育苗田就带病,今年不少地方雨水多,本身夏季高温天气就不利于草莓苗生长,如果育苗田有过涝灾,被水淹过的苗子发病几率极大,有的当时没有显现出来,移栽后遇到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一下子突然爆发,引起大面积萎蔫性死亡。



被水淹过的草莓苗地 普遍发黄

其次,移栽前起苗多多少少会伤到草莓根系,运输途中磕磕碰碰植株也容易产生伤口,而最容易侵入病菌的部位就是伤口和生长旺盛的幼嫩部位。

移栽后浇完定根水的缓苗期相对湿度很大,也是最有利于病害侵染的环境条件,潜伏的病菌通过雨水或者灌溉水进入植株,导致植株感病甚至死亡。



草莓起苗

最后,移栽后至地膜覆盖前,是生产中容易被忽略的时期,该时期常常因摘除老叶、匍匐茎等操作给植株留下伤口,这个时候因为温度较高未覆盖地膜, 下雨、浇水等容易溅起带菌泥水使植株染病,造成严重损失。



摘老叶

2、怎么排查炭疽病?

炭疽病一旦爆发很难治疗,我建议把握栽前栽后,栽前清查病苗,清除传染源,避免苗子之间相互感染。

(1)看叶柄、匍匐茎

炭疽病刚开始发病时很容易在叶片和匍匐茎上显现,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叶柄和匍匐茎会出现水渍形病斑或者通体灰褐色病斑,及时查看植株是否出现病斑,及时确定是否为炭疽病再进行治疗。



疑似炭疽叶片



叶柄出现病斑

(2)看植株根茎

草莓植株感染炭疽病后,茎部由外向内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发病植株根茎部纵向切开,可以看见红褐色从外向内侵染,根腐病则是从内向外,这也是个区分炭疽和根腐的重要依据。



(3)看植株是否萎蔫

炭疽病发病初期,病株会在一天最热的时候出现萎蔫,然后傍晚恢复,这个变化可能持续几天,直到根茎部被广泛侵染,引起整株萎蔫和死亡。

另外当红颜草莓叶柄、匍匐茎或花枝呈红色时,也应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采取药剂比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及时防治。



3、结合打药,我想和你说这几点

降低湿度

最好采取滴灌等技术,大水漫灌个人不太建议,很容易增加田间湿度,不利于病害防治。

移栽蘸根

各个地区用药习惯各不相同,对于蘸根,有人同意,也有人不同意,会觉得蘸根破坏了根系周围的原生有益菌。我还是推荐移栽前蘸根,蘸根可以选择化学药剂或者生物菌剂,对于预防土传病害和炭疽病有很大帮助。

控制栽植密度

大家当然知道,每亩栽的苗越多,产量越高是肯定的,但是病害也更多了。如果你是种植新手,管理技术还没有很成熟,那么密度越大,病害越难管,所以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密植。

北方地区密度较大,可以亩栽9000~10000颗,抗病品种还会更密;南方地区的话,一般亩栽6000颗左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的品种,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育苗地避免重茬,重茬地要进行土壤消毒;合理施肥,不宜重施氮肥,要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扶状树势,提高植株免疫力;及时摘除老叶、病茎以及带病残株。

2)化学防治

炭疽病的预防一定要从苗期做起,可在炭疽病发生前可使用: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进行预防。草莓已经发生炭疽病,可使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或甲霜恶霉灵进行灌根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