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证临证验案3则

 逸农农 2019-08-28

汗是人体活动、气血运行、新陈代谢的产物[1],既是生理产物、又是病理产物。汗证则是由于气血阴阳不调,腠理不固所致的汗出异常。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伤寒论》中“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首次出现“自汗”病名。明代《医学正传·汗证》将诸汗统一,统称汗证。汗证是现代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现择验案3则(冉颖卓主治)介绍如下。

1 益气养阴敛汗

范某某,女,67岁。2017年7月24日初诊。

主诉:汗出较甚1月。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7年,现服用“格列齐特”治疗,空腹血糖波动在7~8mmol/L。近1月来汗出明显,大汗淋漓,衣如水浸,白天夜间均有汗出,以夜间尤甚,口干,乏力,大便粘腻,日行1次,夜寐欠安,舌红有裂纹、苔少,脉弦。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气阴两伤证)。治拟益气养阴敛汗。方选生脉散加味。处方:

太子参12g,麦冬20g,五味子10g,当归10g,制龟版10g(先煎),地骨皮10g,白薇10g,酸枣仁10g,浮小麦30g,糯稻根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万姐的话,让我冷静下来。她扶我回卧室躺在床上,不停地呵气搓手,直到手掌暖了,才轻轻放在我的肚皮上,缓缓摩挲。她的手很硬,却也很暖,让我和肚子里的孩子都安静下来。

8月10日二诊:患者汗出症状缓解,白天、夜间出汗均明显减少,仍有口干,时有心烦,大便不成形,夜寐欠安,舌红苔少,脉细。继服原方14剂。后随访患者未见明显汗出症状。

按:消渴日久耗气伤阴,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脉络空虚,脉道干涸,阴津亏损,阴虚不能化气,气阴两伤,津气俱虚致使汗出[2]。临床多表现为盗汗自汗相兼,甚至大汗淋漓,动则尤甚,口干舌燥,头晕气短。本案患者消渴日久,耗气伤阴,气虚则肌表疏松,肺卫不固,阴津亏虚,气随阴伤,气阴两虚,津液外泄,故汗出明显,口干乏力,舌红有裂纹,苔少。临证应用益气养阴、固涩止汗之法,选用生脉散加减治疗。方中太子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药;麦冬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为臣药;太子参、麦冬合用,彰显益气养阴之功;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止渴,配合地骨皮、白薇清热凉血,固表止汗;当归补血活血,血汗同源;浮小麦、糯稻根收敛止汗;酸枣仁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敛汗,生津止渴之效。

陶氏化学公司近日宣布将投资建设新的有机硅树脂工厂,大幅提升全球产能,满足全球相关行业和新兴市场对高附加值特种有机硅产品不断攀升的需求。这是陶氏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创新的整体投资计划的组成部分。

2 疏肝泻火止汗

张某某,女,23岁。2016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出、心慌、手抖,至医院检查后诊断为“甲亢”,曾服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现停药2年。近1周来汗出量多,动则尤甚,伴有烘热,心慌,月经正常,二便调,纳食可,夜寐欠安,舌红、苔薄白,脉弦。查甲状腺功能:FT3 7.0pmol/L,FT4 2.88pmol/L,TSH 0.05μIU/mL。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断:瘿病(肝火旺盛证)。治拟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

禁止养殖区按主要功能划分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规划控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流渠道公共水域等五类。该区总面积约为884.3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40.97%。

丹皮6g,山栀6g,柴胡6g,炒白术10g,白芍10g,茯苓10g,薄荷10g,炙甘草5g,当归6g,夏枯草10g,酸枣仁20g,五味子6g。14剂。水煎服,日1剂。嘱无碘饮食,丙硫氧嘧啶100mg/次,每日3次。

7月13日二诊:患者诉近期多梦,出汗较前缓解,汗量减少,时有心慌,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予上方去丹皮、山栀,加柏子仁10g,珍珠母30g(先煎),浮小麦30g。14剂。水煎服,日1剂。西药同前。

7月27日三诊:患者诉汗出明显减少,心慌、手抖好转,余无明显不适,月经量少。予上方加丹参10g。7剂。水煎服,日1剂。西药同前。

8月10日四诊:患者汗出不显。继服原方14剂巩固疗效。西药同前。

按:甲亢归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诸病源候论》曰:“瘿者,由忧愤气结所生。”甲亢患者多因情致不舒,肝失疏泄,气机失调,郁而化火,火郁而发,动则汗出。同时甲状腺位于咽喉部,为肝经循行之路。本案患者为女性,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久郁化热,火热破津外泄,临床表现为自汗、烘热、心悸、失眠多梦等,证属肝火旺盛,故治疗上采用疏肝理气,清热泻火之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使肝气调畅,脾得健运,郁火得泻。方中丹皮、山栀清热凉血,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和血,白芍柔肝缓中,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甘草补中益气,薄荷疏散肝气,夏枯草清肝火、软坚散结,酸枣仁安神定志,五味子宁心收敛。二诊时患者汗出不止,出现多梦,加柏子仁安神止汗、珍珠母安神定志、浮小麦固表止汗。三诊时患者诉月经量少,加丹参清心除烦兼能养血调经。诸药共奏疏肝清热泻火,兼养心神之效。

3 补肾清热止汗

王某某,女,48岁。2017年5月10日初诊。

主诉:烘热、汗出2年。患者诉停经1年,近2年来汗出量多,白天尤盛,伴有烘热,心烦,纳食可,尿频,尿量多,大便调,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肾阴虚)。治宜补肾清热止汗。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处方:

枸杞子20g,山萸肉20g,生地黄10g,知母10g,黄柏6g,地骨皮10g,莲子心5g,八月扎10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浮小麦30g,糯稻根10g,制龟版10g(先煎),乌药10g,益智仁10g,五味子10g。7剂。水煎服,日1剂。

5月20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烘热汗出明显减轻,时有心烦,尿频,尿量正常,夜寐差,睡后易醒,舌红、苔薄白,脉细。予上方加酸枣仁20g。14剂。水煎服,日1剂。后随诊烘热汗出不显,继服原方14剂。

译者性别身份视角的产生来源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学者倡导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强调译作与原作的差异,强烈要求消除翻译研究与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呼吁译作与原作之间应该享有同等的关系与地位。此外,译者性别身份的不同在译文中的体现不仅是翻译技巧的问题,还包括意识形态等,因此,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学者呼吁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发挥主体性,成为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者。通过女性操纵在翻译中改变译者谦虚、软弱、自惭形秽的形象,从而最终解构以原作为中心的地位以及重建女性话语权。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学者主要通过“重写”的方式来颠覆男性对翻译与女性的掌控,突出女性对文本的操纵权。

按:本案患者为更年期女性,女性绝经期间,多伴有潮热盗汗症状。《素问》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更年期综合征以肾虚为主,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月经紊乱、心悸、失眠、乏力、烦躁、腰膝酸痛。肾中精气不足,肝气郁结,气血亏虚是此阶段女性的典型病机特点。本案患者停经1年,正值更年期,肾气不足,冲任亏虚,阴阳失衡,故而汗出失调。临证以补肾清热止汗之法,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以生地黄、枸杞子滋阴补肾,山茱萸补肝益肾,知母、黄柏、地骨皮、制龟版、莲子心清热泻火,五味子入肾经,补肾益气生津,煅龙骨、煅牡蛎收敛固涩安神,浮小麦、糯稻根除虚热、止汗,乌药、益智仁温肾固涩缩小便。二诊时,患者出现夜寐差,以酸枣仁宁心安神。诸药共奏滋养肾阴、清热敛汗、安神之效。

4 结语

内分泌科诸多疾病均可引起汗证,治疗上要对证施治辨证治疗,尤重虚实与脏腑。首先辨虚实,糖尿病汗证和更年期汗证以虚热为主,而甲亢汗证以实火为要。其次辨脏腑,甲亢患者以肝火旺盛为主,多用丹皮、山栀等清肝火之药物;更年期患者以肾火为主,兼有心火,多用知母、黄柏清肾火,莲子心清心火。还可辨药性,不同酸收药物入不同经络,如炒白芍入肝经,山萸肉、五味子入肾经。常用的止汗药物作用也不同,如煅龙骨、煅牡蛎,入心、肝、肾经,可重镇安神,收敛固涩;浮小麦、糯稻根,入心经,固表止汗,退虚热。对于诸汗证临证要能辨证施治,对证止汗。

参考文献

[1] 陈良,赵天豫,仝小林.浅析糖尿病汗证的中医证治[J].新中医,2005,37(5):6.

[2] 马迪,张芸,吴燕.糖尿病汗出异常的中医辨治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5):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