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死神和读书 读书是为了活得更好。 那么,当一个人身患绝症,只剩下一两年,甚至是几个月生命时,读不读书,还有那么重要吗? 威尔·施瓦尔贝是世界知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的总编辑,他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得知噩耗,母亲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 在母亲的最后时光,母子二人突发奇想,创立了一个小型的读书会,通过共读一本本书,来分享彼此对生命的感悟。 威尔将整个过程,事无巨细,付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这本《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一本阐述“向死而生”的书。 有一次,威尔和母亲谈论《相约萨马拉》时,不约而同地聊到了书中的一段引文。这段引文是毛姆写的一个短篇寓言,讲述了一个关于死神的故事。 有一个巴格达商人,命令佣人去集市采购食品。没过多久,佣人就回来了。 他面色苍白,浑身打颤,说道,主人,刚才我在集市时,有个女人推了我一把。我转过身,发现推我的女人是死神。她看了我一眼,又做出一个威胁的手势。请您把马借给我,我要马上离开这里,去萨马拉躲避,这样死神就找不到我了。 听罢,商人将马借给佣人,佣人上马,飞奔离去。 商人来到集市,看见死神站在人群中,于是问他,今天早上,你看见我的佣人时,为何作出威胁的手势?死神回答,那并非威胁,那只是个表达惊讶的手势。我有点惊讶在巴格达看见他,因为我本来今晚跟他在萨马拉有约。 这则关于死神的故事,有一种宿命的味道:不论你是谁,一旦死亡找上你,都避无可避。 母亲确诊胰腺癌时,威尔正在法兰克福参加书展,他处在事业巅峰,作为出版社总编,每天有太多会议要开,太多文件要处理。 听到噩耗后,他瞬间懵了,不知自己身在何地。回到住宿的酒店,他喝了很多酒,醉得厉害,打开电视,不停换频道,彻夜未眠。 过后,威尔跟母亲谈到这个晚上,母亲很惊讶,最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威尔竟然选择了看电视,而不是看书。 威尔的母亲,只要感到悲伤和茫然无措,她就会打开一本书。书能使她精神集中,使她平静,带领她走出困惑,面对现实。 罹患绝症后,她意识到,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太多想看却看不完的书,太多该做却无法做到的事。读书跟行动并不矛盾,阅读真正的敌人是死亡。 当死神如影随形,她依然没有忘记读书,还经常给儿子威尔推荐好书,分享读书心得。 有一次,在医院的门诊部,威尔突发奇想,如果我们总在同一段时间,看同样的书,又一起讨论,就有些像一个读书会了。 母亲问,读书会不是都会带些东西吃吗? 威尔笑道,那我们就成立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不吃东西的读书会吧。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就这样成立了。 用读书来延长生命 杨德昌说,电影让人类的生命延长了三倍。 读书也有类似功效,在不同的书里,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让原本单一的生命变得丰盛。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提到,威尔的母亲,患的是胰腺癌,所有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的人,只有不到5%,活过了5年。像威尔母亲这种癌细胞扩散后才确诊的,通常只能活三个月到半年。 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感受生命之华美,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在两个人的读书会上,威尔问母亲,她小时候最爱看的,都是哪些书。 母亲说了《飘》,以及赫尔曼·沃克的《初恋》,在谈到这些书时,母亲很自然地聊起自己的童年、学校和朋友,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流露出幸福的神情,就好像重新又活了一遍。 重读往昔钟爱的图书,让威尔的母亲,能够回味旧日美好,体验那份珍贵的情愫,相当于在极其有限的剩余时间里,延长了数倍生命。 不止如此,读书还让她更加敢于面对死亡。 在一次突发高烧后,她选了艾略特的《大教堂》作为读书会的阅读书目。威尔问她,是否是为了怀念过去,才选择重读艾略特的戏剧? 母亲回答,不是。 她之所以重读这本书,一是因为作品中优美的文字,二是作品对主教托马斯·贝克特的刻画,这个人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昧着良心,做不正义的事情。 母亲说,她无惧死亡,只是想再多活一个夏天。 在《每日的力量》这本书里,她用笔勾下这样一句话:我们只能拥有今日,因为昨日的我们已经死去,而明日的我们还未出生。 读书让威尔的母亲,变得越来越达观。 新年夜前夕,母亲说,她感到自己很幸运,可以在确诊后挺到第二个新年。在丰盛的晚宴上,她对全家人讲: 我去世之后,我不想你们任何人悲伤。不过,我希望你们可以彼此关照,假如我听说你们中有谁吵架,我会很生气。假如有谁搞破坏的话,我将从坟墓里钻出来教训他。 行动起来 读书和行动,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中威尔的母亲,就是个知书达理、知行合一的行动派。 她曾因工作关系,9次往返阿富汗,对那里的难民和儿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在阿富汗境内,建立了一个图书馆的基金会。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创建阿富汗图书馆,是她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为此,她每天打很多电话,参加各种会议,推进事情一步步朝前发展。有时,还需要设计和发放宣传册,拟定参加慈善活动的邀请名单,以及审阅各种构建图书馆的提案。 她说,阿富汗的情况越糟糕,我就越要坚持盖图书馆的信念。这也许算不上什么伟大的事,但却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必须要为那些可爱的孩子做点什么。 这种爱的执念,即使在母亲患病后,依然不熄。 母亲有个哈佛的老朋友,对此深为感动。有一次,这个老朋友提了个建议,假如我能够捐些钱去建造阿富汗图书馆,你是否可以多休息一下,不要让自己那么操劳? 最后,这位老朋友说到做到,捐了一百万美元。 威尔认为,母亲懂得利用情绪使自己振作,让自己更加专注,并感染到身边的人,一起齐心协力,将那些需要完成的事情贯彻到底。 威尔因工作繁忙,一度陷入焦灼。母亲经过观察后,发现他已无法从出版社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于是劝他辞职,开辟一个新天地。 一天下午,威尔陪母亲看完医生回家,此时,母亲的癌症,已到了晚期。 他们坐在沙发上,威尔突然对母亲说,我认为我可能要写本书,关于我们看过的那些书,我们的那些讨论,以及我们的读书会。 母亲没有表态,但在第二天,她就将母子二人看过的所有书籍,以及笔记,列了一个书单,告诉威尔,这是为他写书准备的资料。 9月14日,凌晨3点15分,威尔的母亲去世了,表情平和,仿佛睡着一般。 在威尔母亲的床边,放着那本《每日的力量》,翻开的那一页末尾,写着这样一句话:假如你不愿祝福他,那么不要为之祈祷。假如你愿意,不能只靠祈祷,还必须为之努力。 这是她阅读生涯的最后一个句子。 威尔的母亲,读书读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她致力于创建阿富汗图书馆也好,为儿子即将要写的书列书单也罢,都因她对书怀有深厚的信仰。 正如威尔在《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结尾所写: 母亲曾经对我说,不要对恶视而不见,要相信我们能用行动改变它。她对书籍的信心从不曾动摇,她深信书籍是人类兵工厂里最强大的武器。 阅读形形色色的书籍,通过多种形式阅读,不论是印刷的、电子的还是有声的,只要你读的是一本好书,就会对你的生活产生正面的影响,即使你自己尚未意识到这点。 母亲还教导我们,你能够改变世界,而看书是最有效的方法。 说实话,当小编决定推荐这本《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时,其实是有一点点纠结的。 毕竟,这不是一本轻松的书,能让你在夏日午后,陷在沙发里,悠哉悠哉地翻上几页,打发轻飘飘的时光。 读这本书,你未必会轻松愉悦,相反,你可能会感到沉重,并且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严肃问题,比如读书的意义,甚至是活着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编的使命是推荐好书,并且一有机会,就会向大家见缝插针地分享书单的理念:读书是为活得更好,For better living。 但是,活在这个丰富而有限的世界里,死亡是不可回避的。如村上春树所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才能更勇敢地生活。所谓向死而生。 在《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里,那位热爱读书的母亲,颇有洞见地指出: 实际上,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一场读书会。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所有人都在这个“最后的读书会”中,因为我们看到的每一本书,都可能是最后一本,每一次对话,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当你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时,不妨想想那些死去的人,生命只有一次,请不要辜负它,尽快行动起来,看自己想看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 主笔 | 哲空空 编辑 | 黑羊 图源 | 《菲洛梅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