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鉴赏|“峨嵋松”琴

 书页无卷 2019-08-28

“峨嵋松”琴,明晚期,仲尼式,通长120.7厘米,额宽17.1厘米,尾宽13.2厘米。清宫旧藏。

琴尺寸如常制,唯面、底及池沼视线可及处均以檀木裁为龟纹样贴于桐木上。池、沼长方形,轸池亦贴格以檀木。琴额底部及周边则于鹿角灰胎上施黑漆,发小蛇腹断纹。金徽仍存其三,紫檀岳尾,轸足与护轸俱失,凤舌系另作镶嵌。

琴底龙池上方横刻填青隶书“峨嵋松”琴名,其下方填朱“乾隆御赏”方印。自池上下左右四方直抵双足刻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等人琴铭,填以五色,七人俱乾隆朝词臣。其琴铭分别为:

峨嵋之松高百尺,老龙鳞,冻蛟脊。

摩青霄,伏虎魄。天风来,生两腋。

涛声淙淙合音节,戛不鸣,山月白。

臣由敦。

峨嵋半天,松韵戛然。静言和之,南薰之弦。

臣励宗万。

峄阳孤桐,蚕丛高松。弦中蜀岭,调里秦封。

风生万壑,青出千峰。悠悠余韵,谡谡朝宗。

曲终人远,何必扶筇。

臣邦彦。

三峨古雪明云峰,虬枝偃蹇冰团封。

风涛天半铿递钟,雅韵写入清弦中。

臣诗正。

清晖相照,空翠袭衣。一弹再鼓,猿吟鹤飞。水流花开天风微。

臣若蔼。

峨嵋顶,松虬然。声谡谡,天籁全。

谁其似,蜀国弦。清风发,逸韵宣。

金徽转,雅调传。欲相赏,山之巅。

臣邦达。

万窍俱息涛起空,是何曲调流琤琮。

六月不热生凉风,谡谡如卧深山中。

绿阴障天望不穷,其巅疑有积雪封。

人间此景何由逢,炎歊正剧愁软红,试来静听峨嵋松。

臣裘曰修。

此即所谓假百衲之一式,唯以檀木为之,尚属罕见。明高濂《遵生八笺》云:“又如百衲琴者,亦近制也……今仿制者以龟纹锦片错以玳瑁象牙香料杂木,嵌骨为文,铺满琴体,名曰宝琴。”此琴亦属此流。

撰稿人:王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