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觉)《论语》:“学而篇”第二章(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今日共学(觉):有若与曾参在孔门影响大、地位高,《论语》第二章就是有子的话,第四章是曾子的话,分别跟在第一、三章孔子的教诲后面,可见二人在《论语》编撰者心目中的分量。 继第一章中以孔子三问作为全书的总头脑后,从这第二章就开始说“仁”了。 有子在这里专讲“仁”的根本:孝弟。 什么是“仁”?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生生”。 前一个“生”,是动词,是生育、养护、培持、扶助等意思;后一个“生”,是名词,是生命、生灵的意思。 “生生”,就是生养、辅助另外的生命体,让它们得以发育、滋养、生长。 这就叫“仁”。 所以,人们把果核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的部分叫作“仁”,例如花生仁、杏仁、核桃仁等,因为这部分将生养出新的生命,有“生生”之德。 对于人来说,“生生”不光是生儿育女,延续新的生命,更是指爱护、培育、辅助所有生灵健康生长,各得其所。 这就是“仁”,这就是为人之道,是天道在人的显现,叫人道。 “仁”的根本是什么?是孝弟。 “孝”,是按天之道敬奉父母;“弟”,是按天之道奉事兄长。 如何奉事才是符合天之道的?在接下来的章句中会陆续展开。 为何说善于奉事父母兄长,就是“仁”之根本呢? 因为,父母是我们的来处,我们借由父母的身体来到世间,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身体,就没有我们得以行“仁”道的平台与工具。 因为,兄长跟我们是同一个来处,是我们的先行者。 我们的身体与父母的身体曾是一体,我们与兄弟是一体同胞。万物本为一体,首先表现为与父母、兄弟为一体。 所以,一个人的天道外显首先是从父母兄弟开始的,“孝”与“弟”,是指顺应天道而行动,正确对待父母兄长。 “孝弟”是行“仁”的起点与根本,对他人、社会、国家、天下的“仁”,都是在“孝弟”的基础上的推而广之。 做不到“孝弟”,就做不到“仁”,偶似有之,也是假的,无根无基。 无论千古万世,此道此理不可移易! 大哉,至哉,美哉!《论语》之为人生明灯无可而与伦比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