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审美赏析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审美赏析

我们都知道,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往往借用古代诗词来表现自己的文学思想。比如,为了表现古代文人治学的境界,借用了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宋代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起来表现治学过程,以及达到的三种境界。我在认识晏殊的词就是从这里开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就写闺中思妇(女主人公)的一首很有名的词。全词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起句写道:“槛菊愁烟兰泣露。”“槛”即栏杆。这里指围栏。词人一开始就写了秋天早上庭院花圃中的景象,一种环境。意思是说,在花圃中,菊花被秋天早上轻烟薄雾所笼罩,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而兰花上却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这里,词人借用“兰”和“菊”富有情感意蕴的意象,并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即把主观之情于客观景物上,从而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哀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古代诗词中,“兰”和“菊”都是用来表现人的品格高洁的。这里,也就借此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品格之高尚,或者内心的美,或者所具有的纯情。

接着写道:“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这里是写新秋清晨的室内。意思是说,罗幕中飘荡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前句写出了清秋时节环境的“清寒”,而且“罗幕”也暗示了所写的是房屋内,也由此知道这是一个富有的人家。特别要注意的是,词作没有写人,而人却跃然纸上。其中,“轻寒”是女主人公感受。“燕子双飞”是女主人公所见。“双飞”也就暗示了女主人公此时此刻是独处。因为,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燕子”往往象征夫妻团圆,象征夫妻的恩爱,以及共筑爱的家园等深沉意蕴。

接下来两句写道:“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里就明确描写出了离别生恨之情。这就比“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表现的情感来得明确些,明确了“离恨”主题。意思是说,明月本是无情无义的自然物,它根本不了解离恨人之苦,而光照朱户也是很自然的。既如此,人就不该怨恨它,但此时的女主人公却偏要怨。我们知道,在古代诗词中,明月是寄托思念,或者引发思念的意象。李白《静夜思》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些都是正面表现了思念与寄托情感的。而这首词作中,怨恨明月看似无理,但在这无理中更加强烈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离恨之深,思念之切,独守之苦。可以说,真是达到了“无理而妙”的审美效果。

昨晚“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弄得女主人公睡不着,迷迷糊糊等到了第二天,只好就登楼远望,盼望爱人归来。于是,词人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独上”说明了是独自一人,表现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也照应了上面“燕子双飞去”的寓意。“西风凋碧树”这是登楼所见。碧树因一夜秋风而尽凋,可见秋风强劲,真与“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人曹丕的《燕歌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凋”字不但强调了秋风的强劲,也给予主人公的强烈凄凉的感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高可以望远,望远怀乡,怀乡思人。“望尽天涯路”而不可得,就如温庭筠《望江南》中说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一样所产生的失望与不可得的无奈。

 高楼远望而不见所思,因而想到寄书信。于是,词人写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有诗词的笺。“尺素”指书信。这两句结合得很妙,可而谓一纵一收。上句说“寄彩笺兼尺素”这是希望,是“望尽天涯路”而不可得的希望,而下句“山长水阔知何处”这是失望,是“寄彩笺兼尺素”不可知的失望。词人将主人公将寄书信的强烈愿望与书信无可寄的悲凉现实形成对比,更加强调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伤悲。这首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不但给读着留下想象的空间,而且也增强词作的深沉意蕴。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意蕴丰富,情感真挚。其次,含蓄深婉,意境高远。再次,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第四,结构严谨,情景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