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形式上的创造能力 教学中的创造能力是教师最直接、最基本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苦练基本功”,这不但体现出教师教学的美,而且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1、美的教学设计 有无审美创造力是衡量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审美创 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甚至是绝对失败的教学。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 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 2、美的教学方法 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力量就体现在阅读方法的美上。美要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而传统的“讲读”方法难以实现“创造性”要求。为此,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讲读”模式提出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构想——导读法。杨成章等在《语文创造教育学》中指出:“导读的理想境界——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这种方法不但符合现代教育和审美接受的思想,而且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性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的要求。其基本意义是:“导”是教师的诱导,是教师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读”则是指学生的阅读实践,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其才智”的认识活动和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这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创造性能力。 3、美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审美创造力。《教育美学》指出:“审美创造力很强的语言, 体现出准确性、简洁性、严密性、形象性、生动性等,而富有审美创造力的语言总是能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当然,语文教师创造性的语言,有时也不失诙谐幽默或爽朗朴或富有哲理性。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美的语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各种文体创作能力 根据语文教师的实际和学科的特点,教师的审美创造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教学形式上的创造能力外,还应该具有文学创作能力、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等。这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应有的能力。因为,语文教师不但会说,而且会写。语文教师“如果只会说,不会写难以使学生信服”。而会写就是在掌握各种文体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并能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下水文”。这样,不但体现出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而且能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信服,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如果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将会是一个蹩脚的教书匠,教学将是枯燥乏味,难以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感受语文世界中所蕴含的美,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使语文教学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