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业银行和华东医药让大家失望了吗?

 沧浪之歌66 2019-08-28

8月28日晚,兴业银行和华东医药公布了2019年半年报,被市场解读为利空。

今天上午,两家企业的股票均大跌收盘。

那么,它们的半年报真的那么差吗?

先看兴业银行——

营收增长22.51%,而净利润却只增长了6.60%。

原因何在?

如上图黄线标注处——

原因就是减值损失比去年同期多计提了120多个亿!

并且,还主要是贷款减值损失。

如上图,黄线标注处。

兴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一直定位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表外资产多,非息收入多。

这是兴业银行最近几年来,一直为市场诟病的地方——因为表外资产受监管程度低。

现在管理层把监管方向转向表外了,兴业被迫表外转表内,转入表内,就得进行损失计提。

因此,业绩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里的业绩,是指“会计业绩”——也就是账表上体现出来的业绩。

试想,账表上没有体现出来的损失,不计提,难道就没有损失吗?

是的,说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计提增加之后,企业的财务状况是更健康了,而不是更恶化了。

腾腾爸在买入兴业银行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当然,实事求是地讲,兴业银行在这个岔口上进行大幅度的损失计提,略微有些超出我的意料。

也许是最近管理层的某些政策,让兴业银行的高层不愿意粉饰报表业绩吧——乐观一点想,也许是兴业银行的高层有底气在公司营收大增的前提下,进行更大幅度的损失出清吧?

总之,今番的半年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长远看,并非坏事。

在我心里,这样业绩的公司,至少10倍以上的市盈率估值才勉强称得上正常!

今天的市场表现,冤屈了兴业银行!

再看看华东医药——

营收、净利都增长了20%上下。

而且,还是在加大了研发费用的基础上——

今年上半年,华东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直接增长了2亿元。

研发费用增加,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研发支出直接一次性费用化,在财务技术上讲,是保守呢,还是激进呢?

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扣非净利润增长还能有16%,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所以,与兴业银行比较起来,今天华东医药的大跌,似乎更冤亏一些。

当然,从估值的角度看,兴业个位数,华东两位数,一上一下,相差三四倍。

华东比兴业多跌点,似乎也是应该哈。

写到这里,有以下3点结论,可以唠唠:

1、看季报、半年报,甚至看一年年报业绩,决定操作策略,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情。

我记得,这个观点,两年前我曾专门撰文论述过。

企业的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

就像一个正常的人,偶尔有一天发烧感冒、体重减轻,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你只关注阶段性的财务数据,并因此而做出买进或卖出操作,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不客气地讲,看季报好,还是看半年报、甚至某一年的单年年报,来决定买或卖,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投机。

2、我们看那些增长靓丽的季报、半年报、年报,决定操作策略的,也极有可能不是明智之举。

这一点,是上一点的反向叙述。

如果只是看了一份季报、半年报的数据差而进行卖出操作称得上是一种投机的话,那么只是看了一份季报、半年报的数据好而进行买入操作,则同样称得上是一种投机。

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这两点,恰恰集中说明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以前常说的——想真正搞懂一家企业,必须长期地进行追踪!

3、不可否认,投资很难,难就难在,想真正开窍,不经历过几轮牛熊转换,不坐几次业绩过山车,难以看懂市场,更难以看懂企业。

这第三点结论,是对前两点结论的延伸。

也是我看了兴业银行和华东医药今天上午的市场表现后,由衷发出的一声感叹!

全文完。


特别声明:

目前为止,本人共运营两个个人公众号。

一个名号为:我是腾腾爸

即您现在正在看的公众号——此公众号运行时间已久,推送文章丰富多彩,工作、生活、投资,无所不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