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的那些失眠夜(中)

 昵称65925209 2019-08-28

其实韦应物哪里是个没有故事的人呢?单凭他的姓氏便能看出他出身不俗,曾祖父韦待价曾在武则天时代任宰相,荣宠时爵位至扶阳郡公。有唐一代,韦氏一门出了20位宰相。

一出生便赢在起跑线的韦应物,自然也继承了家族带来的名利,年纪轻轻便是唐玄宗的御前侍卫,可见相貌也是不凡。

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又是后人艳羡的天宝初年,真说得上少年得志。豪纵不羁的韦应物,度过了一段恣意妄为的少年时代。年纪渐长后他曾写诗回忆这段时光: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窝藏亡命之徒,白天流连赌坊,晚上调戏姑娘,官府畏于权势,不敢拿他怎么样,活脱脱纨绔子弟祸害乡里的形象。

韦应物甚至说这段时期的自己“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虽然有些夸张,但荒废学业,为祸一方是没错的,难以想象后来他居然能成为一个深夜失眠写诗,还文采斐然的人。

韦应物命运的转折点,跟唐朝很多人一样——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举兵反唐。尽管这场战乱持续近八年,以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自缢结束,但造成的灾难却远不止此。唐朝由盛转衰,繁华如牡丹的唐朝步入前途未明的中唐,之后更是跌入长达一百多年的动荡,就像杜甫所说“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覆巢之下无完卵,韦应物曾写过一首《调笑令·胡马》,诗中彷徨迷茫的骏马,何尝不是他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唐玄宗驾崩,昔日骄奢富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原本恣意妄为的官家子弟韦应物,一反常态,感悟自己年少荒唐,开始“折节读书”,自评“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从前游戏市井的浪荡子,画风突变,“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必焚香扫地而坐,冥心象外”。相比七岁能作诗的杜甫、骆宾王等人来说,浪子回头的韦应物文学起步的年龄着实有点晚。因此曾有人为之惋惜:倘若他像唐朝其他神童诗人一样从小读书,文学上的成就应该远不止此。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他孩童时期就勤奋刻苦,后来赶上安史之乱的时代巨变,他对于时局的观察和诗作风格也许又是另一番模样。历史不容假设,个人的命运早已由自己的性格写好。

之后韦应物的仕途一落千丈,从前的御前侍卫,变成洛阳丞,再到京兆府功曹,栎阳县令到滁州刺史,五十来岁时升任从三品苏州刺史,在苏州做出了一番政绩,因此得名“韦苏州”。

可惜苏州刺史届满后,他没有得到新的任命,反而一贫如洗,竟没钱回京候选,最后得病客死异乡。

韦应物去世后,“池雁随丧,州人罢市”,足见他的苏州百姓心中的分量。他所有的资产跟灵堂布置,不过“素车一乘,旋于逍遥故园。茅宇竹亭,用设灵几”(丘丹语),不能更俭朴,也可以想见他人生最后几年,所有的精力和物质都花到了地方建设上。

至此,这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便画上了句号,两唐书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唐才子传》也只是就他年少的荒唐岁月做了描述,最后点评他的文采:

“诗律自沈、宋之下,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清深雅丽,虽诗人之盛,亦罕其伦,甚为时论所右。”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文字资料记载,甚至韦应物自己也不像其他诗人一样,将人生都诉诸笔端。李商隐笔下有自己扑朔迷离的感情生活,杜甫笔下有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而韦应物的笔下,只有一瓢酒,跟无数个失眠的夜晚。

哪怕是同他结交的朋友丘丹,在为他撰写志文时,文字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近千字的文章,有一半的篇幅都在讲述他的家世和他历年任职的官阶,评价他的政绩“历官一十三政,三领大藩”,剩下的文字都在讲述韦应物的亡妻和女儿乃至女婿,少了刘禹锡追忆挚友柳宗元那种呼天抢地的悲鸣。

大概韦应物的朋友都和他一样,属于将故事埋在心底,习惯将平和一面示人。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韦应物是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一起,被并称为“王孟韦柳”的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

还有人根据韦应物生活的时代,将他的作品归类于大历诗风当中。这种划分对韦应物来说,并不准确,大历诗风侧重展现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但韦应物的诗更多是恬淡温润,他孤独,却不寂寞。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成了我们彼此沟通的共同话题。

诗中有酒没故事的韦应物,受到后世诸多名家追捧。

白居易说他,“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追捧他,说他和柳宗元“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自己笔力未及,“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韦应物的朋友丘丹在志文中评价他:“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变态,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点明了韦应物诗歌创作的源头——建安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曹植和刘桢,“元嘉三大家”中的鲍照和谢灵运。

但要说韦应物五言绝句中并入化机的古澹,当然不能不提到对他影响最深的陶渊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得要更精准一点:“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韦应物的不少诗作刻意效仿陶渊明,像这首干脆命名为《效陶彭泽》:

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开。

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元好问说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韦应物在创作时不但汲取了陶渊明诗歌的清远恬淡,更流露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像这首他早年在鄠县令任上所作的《东郊》,可见一斑。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可正如宋濂在《宋文宪公集》中提到的,“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即便韦应物再向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他也不会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居,因为他骨子里并不是这样的人,他有太多放不下,不然怎会老失眠。

陶渊明早出晚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惜种地水平实在不咋地,“草盛豆苗稀”,但他却欣然自得,感到“愿无违”。

韦应物显然对结庐种地这种事情没什么兴趣,他怀念的是盛唐时的荣光,那些无数大唐子民想念的长安美景,因此他才会写下这首《射雉》,追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走马上东冈,朝日照野田。野田双雉起,翻射斗回鞭。

虽无百发中,聊取一笑妍。羽分绣臆碎,头弛锦鞘悬。

方将悦羁旅,非关学少年。弢弓一长啸,忆在灞城阡。

安史之乱后,韦应物更不乏家国情怀之作,除了清雅的田园山水,还有这样的豪言壮志: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

老年任苏州刺史时写诗给朋友李儋,还惦记着“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那个年少轻狂的世家弟子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身患疾病,却一颗心放在百姓身上的韦苏州。

与陶然忘忧于山野之间的陶渊明不同,韦应物的入世心理让他的诗句中多了几分对国家大事和民间生活的关心。

惊蛰春雷响,他想的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与村老对饮,他观察对方“鬓眉雪色尤嗜酒,言辞淳朴古人风”,写乱世,在他看来“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

或许很多人都难以想到,以温润出名的韦应物还有“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空城唯白骨,同往无贱贵”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安史之乱的睢阳之战。

只可惜,韦应物的后半生仕途并不顺利,在动荡的年代里,他渴望谋得一番事业,曾南下江淮前往江苏扬州,结果在当地盘桓八九个月,可惜没什么好机遇,满心惆怅的他遇到了昔日的同事李主簿,写下这样一首颇为伤感的诗: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韦应物的迷茫和愁苦给了前途未卜的事业,即便是临终前寄居苏州无定寺,他心心念念的,还是过往的繁华盛世:“家贫何由往,梦想在京城。野寺霜露月,农兴羁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