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施咏》:王维笔下的西施,道出人世浮沉、地位巨变的世态炎凉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8-28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王维笔下的西施,道出人世浮沉、地位巨变的世态炎凉

由王维创作,入选《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五言古诗,借咏西施以喻人。此诗写出了人生浮沉,易于变化。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

《西施啄》是一首以美女西施为题材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美丽女子西施由一个浣纱女子到吴王宫妃的转变过程,道出了人世浮沉、地位巨变的世态炎凉。

《西施咏》:王维笔下的西施,道出人世浮沉、地位巨变的世态炎凉

王维虽然处于盛唐时代,但在繁华的外表下社会却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危机。忠良贤臣不能把持朝廷大权,贵族子弟凭借显赫家族占据要职,鸡鸣狗盗之人贻害社会,百姓深恶痛疾。王维在其诗中对此作过直接描写。

《王右丞集笺注卷五·寓言二首》写道:“朱发谁家子?无乃金张到。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平乐馆,射难上林园。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冤贵,不与布衣言。”道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之大,地位十分悬殊,百姓生活很艰苦。

《西施咏》:王维笔下的西施,道出人世浮沉、地位巨变的世态炎凉

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西施是春秋时期趣国有名的美女,在当时艳压群芳,与王昭君、蝉、杨贵妃并称“古代四大美女”。《吴越春秋》《越绝书》等著作中都有关于美女西施的典故。

相传她原先是越国兰萝村的一个浣纱女子。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兵败后卧薪尝胆,并采用大夫文种的计策,给好女色的吴王夫差进献美女,使其享乐而疏于国事,伺机反攻。“朝为趣溪女”的美丽西施被大臣范蠡发现后,将其带回会稽,教习歌舞三年后献给吴王。吴王从此为西施所迷惑,沉湎于女色,不理朝政,最终走向丧身亡围的道路。

《西施咏》:王维笔下的西施,道出人世浮沉、地位巨变的世态炎凉

《西施咏》这首诗取材于历史人物,作者通过借古以喻今,达到揭露现实社会的目的。作者在诗中通过西施朝贱喜贵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来概叹人生境遇,命运多变,进而抒发作者不被重用的不满和无可奈何之情。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直接表明美丽的姿色终归会得到别人认可的。“朝为越溪女,喜作吴宫妃”,描写西施的社会地位一跃升为贵妇,再也不是地位低微,到河边浣纱的农村女子。

《西施咏》:王维笔下的西施,道出人世浮沉、地位巨变的世态炎凉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梧稀”,通过“岂”“方”两个词刻画了西施美得自然、美得惊艳,美来源于民间最普通的事物中。

“邈入得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刻画了西施一旦成为显贵、身份巨变后的种种待遇。“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描写原来一起浣纱的女同伴再也不能乘车同去同归了。西施地位发生变化了,其他的浣纱女子却没有她那样运气好,因为长得漂亮被选入宫里,享受荣华富贵,得到君主的偏爱。

《西施咏》:王维笔下的西施,道出人世浮沉、地位巨变的世态炎凉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句话作者用意深远,既表明追求美好事物和未来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又告诉世人不要盲目效仿他人,人生要走好自己的路,何必为了不能实现的目标而弄巧成拙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