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新解】76 王维 西施篇

 江山携手 2019-03-29
王维【盛唐】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寄言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本诗版本出自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


【几点注解】

1,宁久微:怎会久久地保持卑微之身。

2,越溪女、吴宫妃:相传西施原来只是溪边浣纱女,被越王勾践送与吴王夫差。

3,贱日岂殊众:贫贱时岂有与众不同的行为。

4,贵来方悟稀:尊贵后才领悟到其特别的品质。

5,傅:涂抹,搽。

6,不自着罗衣:不必自己亲自穿衣。

7,效颦:模仿着皱眉头。相传西施因病而捧心皱眉,很美,邻人东施很喜欢,便效仿,却很丑。

8,安可希:怎能获取希望。

【内容提要】

1,本诗夹叙夹议,当得上一篇小文章。

2,“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这两句诗写得痛快,一个“岂”字,责问深切,一个“方”字,讽刺入骨。

3,全诗一共七联,以第四联为中心,层层剥开,上下呼应,恰如花瓣对对开放,片片扣合,颇有妙趣。

【可抒评诗】

写西施,一般有四个角度。其一,西施之美,如宋之问“鸟惊入松萝,鱼畏沉荷花”,以惊鸟沉鱼来形容其美艳。其二,以西施设美人计,奉与吴王夫差,致使吴国亡国,如罗隐“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为之争辩。其三,东施效颦。其四,西施本是浣纱女,后来凭借美艳平步青云。王维此诗,除了美人计以外,其余三点都写到了,写得很全面,很通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是金子总会发光,西施又怎会一直默默无闻呢?全诗用这样的一个反问开篇,便定下了其议论的基调,后文也处处以阐述事理为主。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一联诗表面上是客观地叙述,却很有引导性,佳人总有飞腾之时,理在其中,不言自明。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这两句诗写得痛快,一个“岂”字,责问深切,一个“方”字,讽刺入骨,批判世上有眼无珠之人。

“邀人傅香粉,不自着罗衣。”写西施得势后的尊贵之态。王维《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一联,写的也是富贵生活,却写尽骄奢无聊之态。“不自着罗衣”,强调的却是“不必自着”,是身份尊贵。同样的题材,落笔不同,感觉便不同。

这首诗一共七联,以第四联为中心,层层剥开,上下呼应,即:一七联相呼应,二六联相呼应,三五联相呼应——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第一联)

寄言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第七联)

——西施必不埋没,东施不必效颦。两处道理相呼应。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第二联)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第六联)

——西施平步青云,同伴难以效仿。两处现实相呼应。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第三联)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第五联)

——西施之尊贵,不止美艳,更有善解人意的内在,这才是真正之“稀”。浅见与正解相呼应。

这样的写法,恰如花瓣对对开放,片片扣合,便颇有妙趣。

【诗人简介】

王维(701-761),一说(694-761),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状元,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四十岁隐居蓝田辋川,妻亡,无子,笃信佛,精诗词,善书画,通音律。

陈可抒新解·唐诗三百首

所有诗歌——按照年代重新排序。

通读一遍——掌握唐诗发展脉络。

解读清晰——知识贵于精准通透。

二零一九——全年抄读唐诗三百。

欢迎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