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隐藏巨大的秘密,传承上古道家,难以置信6

 大山里的蜻蜓 2019-08-28

言坤易道 36

大道至简通天下,言坤开坛传真经。道家解道系列6。

原创文章

【通行本第6章,帛书本第50章】

【帛书本校勘版】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門,是谓天地之根。

縣縣呵若存,用之不堇。

【解读】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道生万物的本能是永恒的,这是一种悠远幽深而且永无穷尽的母性本能。

这一章是《道德经》中难度较大的内容,也是争议比较大的章节之一。从诸子百家到河上公,从王弼到黄元吉,乃至当代的诸多大师,各家解释不尽相同,没有一个能解释清楚的,反而越解释越科幻越玄乎,要么就错漏百出。

先说说什么是神?

神:就是元神,是指本能的心智。道家认为,一个生命体是由精气神组成,精是精华,气是五行之气,神是本能的心智。

一个生命体的诞生,首先离不开母体的本源精华,类似于现代说的遗传于母体的基因,这是根源,《道德经》中统称为根或者母。

其次是气。上古道家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气组成的,道在气中运行,带动五行之气不断运动和变化,包括扩散、凝结和纠缠。扩散的五行之气因为变轻,所以往上升从而形成天,就是象;凝结的五行之气因为变重,往下降形成地,就是形体;五行之间互相交缠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看得到摸得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形体。

动和静的本源精华互相融合在一起,产生心智,这就是神,元神,本能的心智。

 

其次是浴。帛书甲乙本都用"浴",王弼通行本用"谷";其实"浴"和"谷"都表示溪谷,但有点区别。

谷:是指涓涓细流的溪谷。

浴:是指水流大、能让人和动物洗澡的溪谷。

水滋养万物,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所以古人种植谷类的庄稼要在溪谷附近,湿润的土地有利于庄稼生长,因此"谷"后来慢慢演变成"稻谷"的意思。

"浴"是指水流大、有水潭或者瀑布的溪谷,古人就在这样的溪谷洗澡,所以"浴"后来演变成"洗澡沐浴"的意思。

因为"浴"是水流大的溪谷,所以能种植更多的庄稼,能生养更多的人,这是其一。另外,无论是"谷"还是"浴",流水都来自于大山深处,不但源远流长,而且源头神秘难寻。

"浴"所具有的这两个特点,就是老子要用"浴"这个字的初衷。

所以,"浴神"的意思是:道生万物的本能是源远流长的,而且源头神秘难寻。就这么简单。

牝:是指雌性、母性,跟"牡"相对。牝和牡,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地形和具有雌雄性质的一对事物,比如丘陵为牡、溪谷为牝,榫头为牡、卯眼为牝等。所以这里的"牝",是指"道所具有的衍生万物的本能",也就是母性的本能,因此老子称"道为万物之母"。

玄:这个字本意指夜晚的黑色,是悠远、无穷、幽深、神秘难测的意思。设想一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一个人独自呆在空旷的荒野,望着远方,多数人就能体会到"玄"这个字的含义了。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道具有衍生万物的本能,这种本能是永恒不死的,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就一直存在,就像山谷里的流水一样源远流长,其源头神秘难寻,这是悠远幽深而且永无穷尽的母性本能。

简简单单,一目了然。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道的这种悠远幽深的母性本能,正是天地孕育万物的根源。

看过前面章节的道友们能够轻易理解这句话,因为已经把道衍生万物的原理阐述得很透彻。但如果没搞懂其中的原理,这句话是很难理解的。为了照顾新来的道友,这里不得不再重复一些必要的内容。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了一个马车的例子,很形象地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原理给说透了。

现在有一辆马车,马车的初始状态是空车,叫"(车+0)";马车上了5个人后,初始状态有了变化,叫"(车+5)"。马车来到A地把人放下,这时候A地和从马车下来的人构成一个新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衍生出来的新事物

在新事物诞生的同时,这个新事物同时就有一个新的初始状态"无",是A地的"无A",然后又会继续发展变化……

简单描述上述过程:道从"无"到"有","有"生万物,道又重新回归于另一个"无",循环往返。

这是最基础的"道",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基本原理。

继续讲稍微深入点的。

接着上面例子,假设A地原来有10人,则A地和10人构成一个初始状态,叫"无(A+10)";A地的生存资源刚好够10人分配,维持在平衡的初始状态中。现在马车放下5人,A地的初始状态有了变化,叫"有(A+10+5)"。

这时,A地原来的10人和新来的5人构成一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是马车的"有"衍生出来的,即(A+15)。

用数学模式描述这个过程:无(车+0)——5人上车——有(车+5)——5人在A地下车——新事物(A+15)

问题来了。A地的食物原来只够10人分配,现在多了5人,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这15人要打架,有战争就有伤亡,战争中死了8人,A地的状态又一次发生改变,叫"有(A+10+5-8)"。这下生存资源反而更充沛了,这就是刚刚衍生出来的新事物(A+7)……

万物就是在类似这样的、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被衍生的。

用数学模式描述A地的变化过程:

(1)无(A+10)——下来5人——有(A+10+5)——新事物(A+15)

(2)无(A+15)——战争死了8人——有(A+15-8)——新事物(A+7)

从A地变化的数学模式可以看到,"新事物(A+15)"其实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初始状态"无(A+15)",也就是说,道在衍生了新事物后,除了本身回归于"无",同时也衍生了新事物的"无",然后才能继续变成"有"的状态,这就是"有生于无"的原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后续章节的理论基础。

至此,道友们能不能领略到"道生万物"的玄妙?如果能的话,那么恭喜道友,你已经开始悟道了,或者说开始跟道契合了。

事实上,道衍生万物的复杂程度可能会超乎道友们的想象,这个我们将在后续的章节中一点一点讲解,直至把《道德经》的千古难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解清楚为止,但是基本原理一定要先搞懂。

 

现在回过头来看下"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門,是谓天地之根"这段话,老子要表达的意思就是:

道衍生万物的本能是永恒不死的,这种本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就一直存在,就像山谷里的流水一样,来自神秘的大山深处,深到找不到源头(注:这是用山谷的流水来形象地比喻),这是道所具有的悠远幽深而且永无穷尽的母性本能(是谓玄牝)。这种悠远幽深的母性本能(玄牝之门),正是天地孕育万物以及天地本身的根源(是谓天地之根)。

看,没什么难理解的,简简单单。

縣縣呵若存,用之不堇。)一丝丝一缕缕,千丝万缕,若有若无,延绵不绝,用之不尽。

縣縣呵:一丝接一丝,一缕接一缕,千丝万缕,延绵不绝。在通行本用的是"绵绵呵",是同个意思,不影响全局。

若存,若有若无的样子。縣縣呵若存,实际上是形容道的运动状态。

堇:"堇" 和"熯"在甲骨文中是同一字,意思是"把用黏土制成的陶俑烧干",所以"不堇",就是"不枯竭、不干竭"。

有了前面两句话做铺垫,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显然了,所以不再过多解释,道友们自己可以慢慢体会。

越体会,你就觉得越有意思。老子这个人啊,就是个幽默的老顽童;这段话其实是一语双关(言坤注:自己体会哈,不可说,不可说),老子开的这个玩笑,真是把后人都给整糊涂了,呵呵……

 

最后需要补充和强调的是:道从一开始就是运动变化,没有阴阳的概念。动是永恒向前的,静是相对的,是曾经发生过的,是过去式。

为什么会有静?因为时间是永恒向前的,现在的动,经过一个时间单位之后,就变成了过去,这就是静。对立、矛盾、美丑、善恶等等,只是不同时间序列的运动互相参照而已。这是道的本质。

所有的生命都源于单细胞分裂,类似于蚯蚓的单性繁殖:把蚯蚓切成几段,每段的伤口会自己愈合,变成几条独立的蚯蚓。这是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计算机二进制的0和1,是断电和通电的结果;生命的雌雄之别,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在生命体内部依然是单细胞分裂……本质上都是道的运动变化,而不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的概念,完全是儒家瞎猜出来的谬论。包括《易》和中医,阴阳的概念以前根本就不存在,是孔子率先提出来之后才开始出现的。

到2019年为止,我国境内总共出土了15万多块甲骨,甲骨文的单字总数是4500多字,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涉及阴阳的概念,哪怕是一个字都没有!这难道还不足于说明问题?

我中华文明传承6000多年,但中医的阴阳理论,其实是由《黄帝内经》支撑起来的;而《黄帝内经》是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出现的,是在儒家提出了阴阳概念之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本中医典籍(哪怕是一个字)有提及阴阳的概念。这导致中医的理论基础缺乏底气。多年来中医界一直在苦苦追寻上古传承的中医里面涉及阴阳的记载,迄今为止连一个字都没找到。因为上古传承的中医,只有干支和五行,跟阴阳压根没有半毛钱关系!

很多人以为阴阳的概念是道家提出的,其实不是,是儒家的孔子首先提出来的。儒家为什么会提出阴阳的概念?因为儒家根本没弄懂道家的"道"究竟是什么。

古文字表达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老子在阐述道的时候用了二元辩证法,包括后续章节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其本义是:万物表面上看起来是静止的,但实际是运动的。这里的"阳"和"阴",是"动"和"静"的意思。就类似于:

老子本来要到A地,A地是目标,但A地太远,走路很难到达,于是老子发明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去A地。由于自行车在当时太先进了,大家都以为老子的目标是自行车,把自行车当重点来研究,从而忽略了老子的真正目标——A地。

如果有哪位道友能够在上古文化中发现阴阳的概念,完全可以去申请国家重大发现奖,包括中医界、考古界、古文字研究、上古文化研究等等,都在期待你的发现。上古文化里面唯一跟阴阳稍微挨上边的,是"殷民族"的六气学说:自然界由"雨气"、"风气"、"晦气"、"明气"、"阴气"和"阳气"这六种气组成,但这里的"阴气"和"阳气",跟我们所认知的阴阳完全不是一码事。而孔子,恰恰就是殷族后裔。

上古道家的传承,包括巫医易术数等,只有天干、地支和五行的概念,没有阴阳。阴阳是儒家强加上去的,然后被汉代之后的阴阳家、数术家以及后期的道教发扬光大,所以阴阳只会让你离道越来越远,离世界的本源越来越远。

为什么现代修道有成的人几近于无?因为已经被阴阳禁锢。包括打坐也好,站桩吐纳也好,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一吐一纳皆为动,是气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之间发生的变化,每一吐、每一纳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而非阴阳。如果你的意识里面还摆脱不了阴阳,哪怕再修两辈子的道,还是会在原地打转转。

能看懂的人自然会懂,不做解释。

如果你想研究阴阳,只需要研究哲学中的二元辩证法即可,因为它是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门已经非常成熟的学科;完全没有必要去证道,完全没有必要在"易"和"道"中去苦苦追寻,因为根本没有。

大道至简,易道本是一家,并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本质都是直来直去的运动变化,只是老子用字极简,所以被大多数人误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